密云县:蔬菜增产听上“半导体”

作者:京郊日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

  人们听音乐会心情舒畅,奶牛听音乐可提高产奶量。可昨天记者在密云县河南寨镇庆双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内见到,长长的豇豆挂满架,正逍遥地听着音乐生长。所谓的音乐是一种“哞……哞……”像牛叫似的不规则声音,从一个高约35公分、宽25公分、类似半导体收音机大小的盒子里传出。

  “这个‘盒子"其实是一种农机,名叫声频助长仪,它发出的声波,通过共振作用到各种植株上,能调动植株内部的各种生长要素,促进光合作用。”合作社社长肖延柏介绍说,这个声频助长仪共有6个频段,可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期进行设置,不同频段发出的声波不同,可满足植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根据不同植株的需求,声频助长仪能帮助果蔬提前成熟7至10天,产量增长15%至20%。

  老肖种大棚菜缘何用上了声波助长仪?肖延柏介绍说,今年夏天起,他从市农机部门了解到,声波助长仪列入了农机购机补贴目录,政府给补贴一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花1600元买了一台,在番茄大棚内尝试着使用声波助长仪,帮助生长。番茄拉秧时,老肖经对比测算,听着音乐生长的番茄增产近两成。为此,今年8月起,他又购进了几台声波助长仪,让大棚里的其他蔬菜都能听着音乐快乐生长。

  谈到声波助长仪提高蔬菜产量的奥秘,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的专家解释说,声波助长技术是根据谐振波原理,利用音箱向四周发射声波,当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时,就会使植物产生共振,从而加速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可以扩张植物叶面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刺激植物快速生长,达到增产、优质、抗病的目的。

  “您可别小看这个半导体似的长方盒子,怎么播放很有技巧。”肖延柏说,助长仪里播放的声音按照波长的不同分6个频段,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生长期、每天的早中晚,均需结合蔬菜生长的实际需求,对声波助长仪进行编程;一般来说,每天需播放3次,早晨3小时、中午1小时、晚上3小时。

  市农机管理部门人士介绍,随着设施蔬菜规模的逐年扩大,本市不断加大农机补贴力度,除声波助长仪外,如今从翻耕、除草、打药、施肥,到保温、卷帘、保鲜等各个环节,小农机都派上了大用场。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小农机具近2.6万台件,政府每年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已达1.34亿元。

  本报记者马楠

  通讯员孙溢苹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