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拓宽农业“根本”出路发展农机“航母”平台-----浅析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作者:武城县农机局 赵长奎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4日

    近年来,在市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武城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城县农机局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作重点,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机化科学发展。

    一、武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61个,平均每个乡达到9个,其中,达到“五有”标准的21个。全县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总额达8256万元,社员744个,标准化库房7101平方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80台,大型配套机具836台套。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105万亩,服务纯收入3130万元。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县农机合作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村干部牵头型。在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村委会号召力强的村庄,由村委会成员牵头成立合作社,例如武城镇坤哥、鲁权屯镇连生、甲马营镇文起、鲁权屯镇建德和四女寺镇民心农机合作社等。二是农机大户联合型。主要是由具有丰富的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大户强强联合,或由农机大户发起,吸收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入社。例如武城镇玉岭、鲁权屯镇前卫、鲁权屯镇惠农、广运办联民和恒丰农机合作社等。三是农村能人带动型。主要是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机经纪人和外出务工有成人士,他们思路清、头脑活、懂经营、会管理,动员组织有机户创办农机合作社,例如广运办富民、甲马营镇丰茂、武城镇农友和锦绣川农机合作社等。

    二、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的做法
 
    第一是抓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农机合作社是一场由政府引导、农民自发形成的农业生产革命,如何让社会认识、重视、支持这项工作是问题的关键。一是积极向各级领导宣传,让领导认识到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和必须阶段,发展农机合作社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业管理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媒体搞宣传。在武城电视台连续举办了15期农机合作社知识讲座,让合作社建设的意义和好处家喻户晓。三是印发宣传手册、明白纸等文字材料8000多份,到乡镇、村庄、赶大集进行散发、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加入、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
 
    第二是抓培训,提高社员整体素质。合作社成员大部分为农民,让他们担当起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任、经历农业市场化的转变,就必须在素质上有一个质的提升。一是组织社员走出去,开拓视野。县局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组织合作社社长参加济南举办的制博会,今年又组织了部分合作社的社长到郓城参加了全省的新机具推广演示会。二是举办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县局连续召开5次现场观摩会,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现场培训;连续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合作社社员300多人次。三是分6批次组织社员参观典型合作社,相互交流合作社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经验。
 
    第三是抓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外因很关键,县局积极发挥自身农机管理职能,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多方努力,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列入“两区同建”总体规划中,其中李官屯社区、萱草社区、漳南社区和东升社区正在落实中。二是积极推进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其中金城、文起、民心、富民、丰茂、农乐等6个合作社已流转土地面积5600亩。三是农机补贴政策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把农机合作社放在我局制定的“九个优先”条件的首位,享受优先申请、优先补贴、优先满足的权利。
 
    第四是抓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加强农机合作社内部建设,以“五有”为标准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使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运作。一是协助合作社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做到明明白白,在硬件设施上做到机车有库、农具有棚,有一定规模的停放场,具有相应的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条件。二是将农机合作社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纳入正规管理,挂牌办证,定期检审,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安全生产。三是设立农机投诉电话,认真受理、处理侵害农机合作社合法权益的投诉,撑起法律的保护伞,维护农机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第五是抓典型,推广成功经验。重点培育扶持了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学习,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以民心合作社为典型,推广村干部充分发挥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处理问题、号召力强的优势,组织有机户创办农机合作社的经验。二是以金城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五有”标准搞建设,迅速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三是以丰茂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弥补农机服务季节性缺陷,增加合作社成员个人收益,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发展活力的的经验。四是以建德合作社为典型,推广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成方连片,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经验。五是以乐农合作社为典型,推广把合作社办成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的示范基地,采用辣椒、粮食兼作新模式,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农机合作社到工商注册挂上牌子不是目的,不但要建起来,重要的是如何规范运作,关键在于发挥作用。下一步,县局将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质量与数量并举”的方针,在规范完善、膨胀规模、提高效益上狠下功夫。
 
    第一是推动合作社提档升级。全县农机合作社总体发展势头很好,但具体到每个合作社层次等等不一,部分合作社仍处于“乌托邦”式的松散状态,其功能远远未能发挥。下一步对规模小、服务类型单一、竞争力不强的合作社,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对规模大、经营能力强的,要继续扶持培强,帮其理顺发展思路,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健康规范发展。
 
   第二是引导合作社多种经营。涉农合作社不只是农机方面的,还有粮棉种植、养牛养羊、蔬菜辣椒和食用菌合作社等,每种都有各自的经验和成功之处。农机合作社现行的发展大部分是农机作业为主,很少兼顾其他行业服务内容,限制了发展速度。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让合作社确实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鼓励引导他们多种经营,与其他合作社开展合作,向产前、产后深度拓展,丰富经营内容,壮大自身实力。
 
    第三是推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大部分合作社都把合作社当成“自留地”,处处以“我”为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出现了农机合作社行业“小鬼当家”的现象,合作社之间交往很少,更别说“强强联合”了。县局计划成立县乡两级农机合作社协会,每个镇街成立一个镇级协会分会,全县成立一个县级协会,发挥民间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合作社之间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真正提高农机合作社整体影响力。    (武城县农机局 赵长奎)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