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沼气产业催生了乡村新行当

作者:《农村大众》本报通讯员 马光仁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8日
  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是一个拥有8万多人口的大镇,现已建近5000个沼气池。随着人们对沼气认知程度的提高,由沼气产业催生出了沼气建筑队、沼气器具零售店、沼渣、沼液清运服务队等一些新行当,他们在沼气产业里“摘金取银”,在自己创收致富的同时,也方便了别人,为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沙河辛村沼气服务站田兆水是一个残疾人,他有两辆沼渣运输车,每年收入3万多元。 

  眼光独具,组建沼气施工队。沙河辛村是归德镇最早的沼气示范村。拥有建筑瓦工手艺的刘兆顺敏锐地意识到沼气产业前景广阔,就放弃了建房的活,组织村里12个人,到区能源站免费接受培训,掌握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造维修技术。

  刘兆顺随后组建了3支农村户用沼气池施工服务队,凭着过硬的技术,他们的施工足迹遍及长清、平阴、商河等周边县区,年创收在40万元以上。刘兆顺已经带领建筑队为归德镇换了四种池型,周围村庄的沼气池差不多都是他带人建的。

  别具思维,开沼气器具零售店。细心的李官村农民庄荣云发现,由于沼气的普及,一些沼气用户在沼气使用过程中,难免有沼气具坏损现象,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在村集市上开了家“沼气器具零售店”,生意很是红火。他还印制了名片,谁家沼气出了问题,立即带上零件前去修理,即方便了群众,又做了生意。

  另辟蹊径,组建沼渣、沼液清运服务队。沙河辛村农民田兆水察觉到,现在留守在家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沼气使用虽然方便,但是沼渣、沼液的清理可是个力气活,一般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很难处理完成,另外,用沼液浇菜深受菜农的欢迎,即肥田又使蔬菜无公害。于是,田兆水另辟蹊径做起了抽沼渣、沼液服务的生意,沼气用户只需拨个电话,田兆水立马上门进行有偿服务。

   本报通讯员 马光仁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