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疏”“堵|结合加大力度解决秸秆焚烧

作者:张金星 张卫宁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7日

    时下,正值玉米进入收获期,部分农民大面积焚烧玉米秸杆可能又将再次上演。为了提高玉米秸杆综合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耕地质量,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玉米秸杆焚烧、随意弃置田间等现象的发生,亟须赶在农民烧荒之前做好禁止焚烧玉米秸秆的工作。  

    玉米在我市沙坡头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居首位,面积约13万亩。收获后秸秆焚烧带来的阴霾天气不仅出现在中卫市,也是全国不少地方在每年秋收时节的一个顽疾。去年市政府下文禁止各镇乡农民焚烧玉米秸秆,时至今日,焚烧秸秆者依然我行我素。当下,正是农民抢收玉米之时,收获完毕后即是大面积烧荒的开始。众所周知,焚烧玉米秸秆危害极大:一则容易引起火灾,给他人、给国家造成损失,严重的还会触犯《刑法》;二则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四处迷漫,车辆行驶造成道路能见度降低,容易引发各类交通事故,特别是公路沿途和高速公路附近;三是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四是烧毁农田林网树木,破坏生态平衡;五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在田里焚烧秸秆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土壤板结,使其不耐旱。当然,焚烧玉米秸秆的危害还有很多,真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焚烧玉米秸秆屡禁不止,细究原因,通过分析细算经济账可知:我市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水平不足30%。大面积收获靠人工来完成。玉米收获后,每亩秸秆利用人工从收割到拉运清理需要耗费人工费用200元。部分农户用于冬季储存饲草和生活燃料的约有10%,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的20%,有70%的秸秆无法消化,农民自己用不上,送人没人要,收割、清理、拉运还要增加200元非生产性支出。因而,处理又不划算的秸秆就被一烧了之。沙坡头区作为中卫市主要产粮地,全市今年将迎来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会生产约70多万吨的待处理玉米秸秆。在秋季农田建设中,每年机耕茬地过程中,被农户弃置的玉米秸秆是机械化耕作的最大障碍。为了加快机秋翻生产进度,镇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清理拉运。因此,全面禁烧,堵疏结合,已经成为沙坡头区各镇乡的共识。  

    一、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杜绝玉米秸秆焚烧的自觉性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大力宣传秸杆焚烧的害处和一系列不利影响,不焚烧采取综合利用措施带来的好处,经济效益,提高广大农民综合利用秸杆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杜绝秸杆焚烧的目的。   

    2.加强行政干预力度。市政府、农牧局、环保局、公安局、交通局、林业生态局等单位就禁止秸杆焚烧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处罚措施,各镇乡也应出台相应实施细则和方案,同时加强检查,发现焚烧现象的,按有关规定处罚。  

    3.增加补贴力度。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加大秸杆综合利用各个环节的补助,使农民对秸杆不再焚烧。  

    二、采取综合措施,达到禁焚目标  

    1.全面进行秸杆还田。要努力推动秸秆还田。还田的秸秆能改良土壤,减少肥料的使用。相关部门加强配套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做好示范工作,让农民真正地看到秸杆还田对提高培肥地力、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显现的经济效益和效果,使秸杆还田成为一项自觉行动,常规生产技术措施。  

    2.扩大应用范围和力度。要为秸秆找转化的出路,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秸秆编织、秸秆饲草、秸秆肥料,通过实践为秸秆找到更多的新去处,秸秆收购价自然就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秸杆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耕地优良、环境美好的目标。  

转换的秸秆是金子,还田的秸秆是宝藏,秸秆禁烧要“堵”更要“疏”,这个疏就是要为秸秆找到综合利用的更多出路,让农民体会到秸秆利用的价值,才能把被动的“禁烧”变为主动的“舍不得烧”,让农民切实受益,才能增加秸秆的还田率。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