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机械化是整个林果业机械化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打药机械而言,上世纪60至90年代初,广泛使用的手动、手推式喷雾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至2005年才普及的机动喷雾器,不仅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药物以水为载体,有大量的农药随水体进入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水体等长期污染;同时农民工作的环境恶劣,每年都有不少人中药害。植保环节急需创新发展,选择高效、环保的新型植保机械进行推广,已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沂源县近几年植保机械化发展情况,就县域乃至全省植保机械化发展发表一点简陋的见解。
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11个镇,633个行政村,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由于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境内无客水流入,无“三废”污染,被专家认定为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最佳适宜地带。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各类林果总面积达到70万亩,果品年产量12亿多公斤,已建设成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县、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县。沂源苹果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美国、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奥运果”、“全运果”、“世博果”,作为建国60周年重大成果参加人民大会堂展览,“沂源苹果”以27.5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31位。全县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林果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11年沂源县承担了山东省林果植保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在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完成600亩林果示范基地建设,以植保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引进选型、改进和示范推广林果植保新机具及新技术,推广植保新机具1120台,新技术培训400 人(次)。2012年,沂源县继续承担林果植保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目前为止,项目实施了烟雾机、杀虫灯、机动喷雾机相结合使用的植保措施,探索了机机、机人、机药、机艺结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机具、技术、机制、管理创新,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实践和理论上是可行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技术路线,探索与创新林果植保机械化生产模式,以利于全县及全省林果植保机械化的示范作用。
一、机械配置及技术特点。
机械配置: 烟雾机、杀虫灯、机动喷雾机。
高效烟雾机技术特点:利用发动机排出的高速气流,使药液雾化,雾粒小于0.5—50微米,穿透性强,弥漫性、附着性好。优点:一是省工,作业效率为传统施药机械的10倍;二是省药,减少用药量的四分之一;三是效果好,药物以烟雾为载体灭虫灭菌无死角。
机动喷雾机技术特点:优点是不论粉剂还是乳剂都可以使用,技术要求低,费时费力,作业环境差。
杀虫灯技术特点: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引诱作用的光源和波长、波段,并通过频振高压电网杀死害虫。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提供能源给设备的日常使用,然后利用昆虫天生具有的趋光性、趋波性、趋色性的生理构造,辅以特定的光源和365±50nm波长而研制,在光源的外围有一层高达三千—五千伏的高压电网,害虫们便会在飞往灯光的过程中触电身亡,从而达到良好的杀虫效果。可大幅度减少用药种类、次数和数量,降低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每盏灯的使用面积为20—30亩,是国家提倡的环保产品。
三种机具搭配使用,从而达到高效、环保的植保效果。
二、技术创新。
机械配置好了,怎样创新林果植保机械化生产模式,从而形成适合沂源县的植保机械化技术路线,我们作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创新了一套新的技术路线。
1、机机结合。对于推广的三种植保机械合理配套使用,发挥各自特长,互取长短。苹果除了打粉剂时使用一般动力喷雾机外,其它乳剂就可完全使用烟雾机,同时使用杀虫灯,杀死一些飞动行害虫,如金纹细蛾、卷叶蛾、梨星毛虫、蚱蝉类害虫,可减少打药3-4次,并且在正常打药时,减少了用药量。葡萄、桃则使用烟雾机和一般动力喷雾机植保。根据实际,杀虫灯基本20亩一个,烟雾机主要植保合作社统一使用,有偿服务;同时,每户都配一台动力喷雾机。
2、机药结合。在正常使用药液的情况下,有两种技术方法。一是添加烟雾助剂的烟雾打法:视植物树龄、树冠大小、种植密度而定,一般苹果等大型果树,每亩需施药液两箱,每箱1.5斤烟雾助剂。桃、葡萄等小型树型,每亩施药一箱,每箱1.5斤烟雾助剂;病虫害严重时和苹果套袋前酌情加打。施药时,药管朝向作物中上部,逐棵逐行进行喷施,覆盖严密均匀方可。二是添加农用有机硅的水雾打法:视植物树龄、树冠大小、种植密度而定,一般苹果等大型果树,每亩需施药液三箱,每箱加入5克纯有机硅;桃、葡萄等小型树型,每亩施药两箱,每箱加入5克纯有机硅;果树不套袋或摘袋后,有机硅用量一律减半使用;病虫害严重时和苹果套袋前酌情加打。施药时,要覆盖严密均匀。药打到树冠顶部时稍作停留,以保证药液喷洒到顶部。通过成本与效果综合比较,首推有机硅水雾打法;在操作困难的地块,可使用烟雾助剂打法。打药过程中要控制好速度,不可太快或太慢。
3、机人结合。通过培训,达到人机完美结合。包括打药时间(早上5:00-7:00,下午6:00-8:00)、风向(垂直风向)、地势(从高到低)、操作、维修等,苹果、葡萄、桃各自有各自的操作方式,葡萄最好打,在两行之间倒着打就行,苹果和桃则有仰角,最好环绕打;喷药口与植物叶面不少于60厘米。
4、农机农艺结合。众所周知,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互为基础、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目标和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只有高度有机地结合,并使二者相互适应,才能真正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的。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机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加突出。从沂源县林果植保机械分类看,机械配置相对完善,与农艺能较好地融合,在林果机械化生产上已探讨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获得了2011年度淄博市第13届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 cctv-7科技苑栏目在沂源作了跟踪调查并制作了一期节目,介绍烟雾机的使用及效果。
三、机具创新
杀虫灯、一般动力喷雾机技术已比较成熟。在使用过程中,频振式杀虫灯在电不到的地方受到限制,太阳能板的可以弥补。针对烟雾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沂源县农机局和厂家技术人员一道,做了5项技术改进。一是手启动变为手启动和电启动并存,方便了操作。二是药箱加大,适合有机硅水雾打法,减少加药次数。三是药箱加低塞,方便剩余药液放出。四是火花塞防淹技术,使用针式火花塞,有效解决药液回流淹火花塞问题。五是防护措施加强。因为噪音大,加了耳塞;药浓度大,加了防毒面具。这些技术改进,都受到了果农的欢迎和肯定。同时,我们根据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编写出使用明白纸,规范了操作规程。
四、机制创新
做到以下几个结合:同农民需要相结合,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相结合,同农村劳动力变化相结合,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相结合。同时,以科技带头户为基础,以植保合作社为载体进行示范带动,作业高效,影响大,效果好。从去年到现在,沂源县植保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植保机械化技术路线。
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常规打药至少需要两人,现在一人操作即可;原先每亩用时1小时,现在亩用1/4小时;原先每亩用水350公斤左右,需要用车拉水,现在亩用水10公斤;原先需要1公斤药,现在需要0.7公斤左右。通过使用新型植保烟雾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的外观和品质。
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实践中求创新。在实际运作中,我们认识到示范、创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重要性,没有示范,新型植保机械就得不到很快的应用;没有创新,推广的新型植保机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农机与农艺不结合,就看不到好的效果。
2、技术方案要可行。对于不同的作物,烟雾机、杀虫灯、机动喷雾机三种机械结合使用,首先要选好适宜的机型,其次要加强培训,第三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达到机械与机械相结合、机械与药物相结合、机械与操作相结合的效果。
3、使用烟雾助剂时,逐棵逐行进行喷施,覆盖严密均匀,选择好时间,使烟雾尽量笼罩时间长。
4、使用有机硅施药时,药打到树冠顶部时稍作停留,以保证药液喷洒到顶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烟雾机在沂源县实际应用中,科技推广人员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操作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二是打粉剂效果不好,喷口容易堵塞。三是树冠过高的苹果树,弥漫效果差,存在烟到药效不到的问题。四是对于密植的林果,操作不够方便。五是噪音大。
2、频振式杀虫灯在电不到的地方受到限制,太阳能板的虽然可以弥补,但其价格偏高,果农不易接受。
3、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植保机械,绝大多数果农存在观望心态,不会轻易冒险使用,推迟了推广力度和范围。
4、乡镇基层农机推广力量薄弱,没有推广经费,存在人在其位难为其政。
八、几点建议
1、建议厂家加强科研,把烟雾机价格降下来,操作简易化,技术道理浅显易懂,细化不同林果的使用方法,把噪音降下来,减少使用成本,改善作业环境。
2、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流域治理时,电力配套具体到户,利于植保机械的综合配套。
3、政府增加植保机械化示范区,增加推广投入和风险投入。
4、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保障推广经费。(徐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