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农机局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为己任,在依法兴机富民上求提高,在依法治机管机上下功夫,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推广,依法服务,组织协调农业机械在全区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推广从量到质全面提升。牡丹区农机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公开、公正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共争取并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315万元,在全市各县区遥遥领先。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87亿元,4054户农民得到实惠,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86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2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07台,玉米播种机、免耕播种机3808台。截止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50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9.3亿元,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加快,机播率达9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高了机械化水平,一批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可靠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结合牡丹区实际,科学制定《牡丹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突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适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新机具等补贴重点,采取召开动员会、新闻媒体宣传、专项培训、下乡赶集、印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购机补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开组织农民申请报名、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加强供货监管。严格进行供货验收,喷涂补贴标识、机具编号,人机合影,补贴对象信息网上录入等,在区党风廉政建设科技防腐预警平台开设补贴专栏,及时公布购机补贴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投诉,确保了全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序进行,农机新机具推广从量到质都有了全面提升。
-----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型并举的原则,精心组织推广适合我区农业生产需求的新型农业机械,不断满足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顺利完成农业部5000亩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相继在高庄天庙、吴店冯楼、大黄集毕寨等村分别成功创建了2000—4000亩7处市区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园区,各乡镇办分别创建了500亩以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7个,同时创建了王浩屯大蒜、马岭岗设施农业、黄堽牡丹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园6个,今年又新建了黄堽原种场2000亩和何楼河南王2000亩市级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在示范园内统一实施小麦联合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机播、玉米联合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今年“三夏”期间,区政府于6月6日在吴店镇冯楼示范园召开了小麦机收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各乡镇办政府也分别在本辖区农机科技示范点组织了不同形式的现场会、演示会等20余场次,宣传、演示、示范、培训机械化作业技术,引导农机合作社增建、扩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指导各乡镇办扩建示范基地,全区完成机播玉米94万亩,机播率达到90%。经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和专家对高庄天庙、吴店冯楼农机科技示范园小麦实地测产,亩增产42千克,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农机科技示范园已成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工程。
-----狠抓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和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农机化促进法》,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几年来,全区发展农机协会2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松散到规范,已注册创建67个,农机合作社社员达625户,拥有各类机具总量1826台(套),累计创收2.3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兴业合作社被命名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为民、青林、强国等一批合作社被评为全市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长足发展。今年新增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示范性农机合作社2个,服务总收入达4000余万元。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坚持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部、省、市农机化作业项目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加强指导,突出农机合作社场院、库房建设和维修设备扶持重点,合理配置农业机械、人员、技术、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提高了示范性合作社建设水平和标准。二是加大与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行政村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合作社建设用地难问题。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服务,提高了农机生产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四是按照菏泽市《关于搞好全市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对吕陵、高庄等10个重点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逐一规划完毕,并全部纳入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统一规划,农机大院将随着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逐步开工建设。
-----抢抓重要农时,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农机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6%,农机作业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深加工拓展,农业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今年“三夏”,引导农机手抢抓农时,指导合作社提前考察小麦作业市场,签订跨区作业合同80余份。适时举行跨区作业出征仪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14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编建60个跨区作业服务队,开展夏季跨区作业,历时20余天,作业170余万亩,创收7500余万元。6月5日、6月6日,市政府孙爱军市长、市委统战部刘贞坚部长,区委刘传谨书记、区政府张福龙区长等市区领导深入麦收一线指导三夏农机化生产,鼓舞了农机干部的士气,增强抢收抢种、虎口夺粮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快了三夏生产进度,提高夏收夏种质量。整个“三夏”期间,科学调度3.8万台套农机具开展三夏农机“大会战”,5天顺利完成夏收任务,实现全区百余万亩小麦颗粒归仓,保障了全区夏粮“七连增”,小麦机收率达98%,积极组织抗旱造墒机播玉米,抢种玉米94万亩,确保了夏种不误农时。工作中成立了接机调度、技术服务、安全生产、后勤保障“三夏”农机作业领导小组。与公安、交通、石油、气象、移动、联通、新闻媒体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打造了良好的机械化作业环境和道路交通秩序,并为农机手免费提供跨区作业资讯、气象、作业信息等手机短信服务。组织机械生产厂家、经销商开展好 “三包”售后服务,开通24小时维修服务热线,及时为机手排除机械故障。成立党员机收帮扶队60个、技术维修服务队23个,开展送油、维修、帮困到田间地头便民服务活动,设立19处接机服务站,为作业机手提供全方位周到服务,夺取了全区“三夏”农业生产全面胜利。山东新闻联播对牡丹区麦收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加大农机监理执法力度,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良好。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宣传培训。几年来,累计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7.8万人次,登记挂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866台,检审农业机械3.7万台次,农业机械挂牌率达到91.6%,检审率达96.3%,驾驶员持证率达95%,切实从源头上构筑了牢固的农机安全生产防线。工作中,全面开展“十百千万”、“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1551”工程,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镇10个,安全示范村38个,安全示范户626户,安全示范乡镇占全区涉农乡镇的59%。杜绝了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有效促进了平安牡丹区建设。今年以来排查安全隐患598起,纠违章342人次,新安号牌1126副,新考驾驶员413人,检车4598台次,核发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450人,有效加强了农机安全事故源头管理。集中开展农机市场专项“打假护农”活动,对辖区内153家农机维修网点和38家农机配件销售门市进行定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由工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对屡教不改者吊销营业执照。为加强驾驶人员的驾证管理,我们严格审证程序,仔细查对驾证使用记录,严格审验手续,凡到期换证、增驾换证都一一仔细核对,坚持“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进行驾驶证的审验和换证,并健全档案,有效提高了驾驶人持证率。
-----坚持开展农机“大培训、大宣传”,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直接代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开展农机“大培训、大宣传、大普及”活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培训班、现场会、演示会、以会代训、以检代训、送科技下乡、办农机培训夜校、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2.8万人次,宣传群众48.9万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精心组织农机科技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聘请专家专题讲座广泛开展农机大培训、大宣传。二是认真实施“提升农机技术人员技能”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今年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操作人员630人,复训2200人次,农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000人次,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680人次,跨区作业机手4200人次,农机技术人员技能提升861人。充分发挥信息宣传在业务工作开展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编发被部省市区《农机化信息网站》采用农机化信息280余条,编发《牡丹区农机化简报》20期,印发各类宣传材料5万余份,广泛地宣传了全区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农机、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了全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牡丹区连续六年获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先进单位、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县区,全省农机示范园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安监局、省农机办命名为全省农机安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连续获全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先进奖、一等奖,农机化信息宣传、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农机修配、农机化产业发展、农机科技教育等单项工作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农机化工作综合考核中始终保持了第一位次,各单项业务工作保持全市先进行列。
尽管在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领导的要求和农民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以“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有先进就拿、有冠军就夺”的拼搏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狠抓《农机化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攀高比强,争先进位,扎实推进全区农机化事业高效跨越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李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