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河北小伙子王洪义在故城、武城、平原等地推广的小型联体鸡舍证明:这种小巧玲珑的鸡舍养起鸡来不但不输于大型标准化鸡舍,而且还易管理、造价低,更为重要的是,很好地解决了肉食鸡养殖中的通风与保温难题。
拆了大鸡棚
建起小鸡窝
9月12日,记者来到武城县鲁权屯镇开发区的一处鸡场。鸡场主人胡从芹和王洪义正在接待来自潍坊的一拨儿参观者,她指着旁边已被拆得乱七八糟的鸡棚说,“我这边的标准化鸡棚,100米长,15.8米宽,能存栏大肉食鸡一万只,砖混结构,3年前建的,全套的自动化设备,花了50多万元。现在拆了,都改成小鸡舍。”
与正在拆除的标准化鸡棚一路之隔的,是新建的小鸡舍。记者外观新建的鸡舍,与普通的标准化大棚高度2.5米相比,大约低了七八十公分,宽度也窄了一半多,称之为“鸡窝”,倒是很贴切。
一进鸡舍,中间是个300多方的空间,正中是场长办公室,饲料、锅炉、电脑控制器等分置各处。以这个空间为中心,左右两侧分别建了两排鸡舍。如果拿人类的楼房相比,中间的空间好比“厅”,4排小鸡舍犹如各自独立的狭长的“室”,不过“室”与“室”中间隔着半米多的距离。
“小鸡舍敞亮,在中间过道上一走,两边的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边领着参观者进鸡舍,胡从芹一边说,“小鸡舍走道两边各宽3米,这比原来的鸡舍窄了一半多。”
记者跟随参观者进了鸡棚,详细地看了锅炉、通风口、料槽等各处的设施,待了得有10多分钟,再回到中间的场长办公室,蓦然发现:“这鸡舍怎么没有一般鸡舍常见的刺鼻氨味?”
通风做得好
有望解行业顽疾
“通风好,几乎没味道是我们鸡舍的最大优点。”王洪义自豪地说,一排小鸡舍长50米,在中间饲养员管理通道的顶部,有10个直径16厘米的圆形通风口。在外界温度与鸡舍要求温度相差无几时,全天候自然通风;在夏天或者冬天,则把这些通风口封闭,冬天用锅炉升温,夏天用水帘降温,升温降温全部由温控器自动操作。
冬天外界温度过低时,肉鸡由于饲养密度过大,有一个行业顽疾一直无法解决:那就是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即通风时间短了,室内空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浓度太大,鸡群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反之通风时间长了,室内温度下降太快,肉鸡又易生病感冒。这个问题,王洪义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是缓冲间。”王洪义走到中间的“厅”说,在外界温度与鸡舍内要求的温度相差太大时,外界的空气都先进入缓冲间,然后缓慢地进入各排鸡舍。缓冲间对外的门,根据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开关。
“我们设计的锅炉,除了供暖外,还有两个特殊功能。”王洪义指着锅炉上部伸出的两个圆形的翅状的东西说,“这两个地方到冬天安上歪脖烟囱,用于给鸡舍加湿;下边这个地方,是自动停气设定,当锅炉提供的热量小于鸡舍的要求时,通向鸡舍的暖气口自动关闭,并且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加煤加温。”
不仅如此,在每排鸡舍内安装有3个功率不同的风机,根据室内空气温度决定开几个风机,开多长时间;这3个风机是与室内的控温箱连在一起的,控温箱自动控制风机开关。
节省土地造价低
推广起来很实用
“当初王经理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时,我很不解。”在记者去武城实地采访的前一天,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教授张万福回忆说,3年前,他和王洪义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一啦啦了7个小时,“最后,我说,你搞吧!我支持你!”
王洪义,河北故城人,1994年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养殖业,养殖肉鸡3年,销售兽药6年,之后再度回归养殖本行,开始把积累的经验、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用最少的钱,造出最简单实用的鸡舍。”王洪义在自己家甚至亲戚家建了各种各样的鸡舍,3年间,他摸索大型鸡舍与微型联体鸡舍的区别数据,研究饲养管理、配套设备、鸡舍构造三者怎样配合降低成本,易于饲养管理操作?鸡舍多宽、多高最实用?通风怎样安全?用什么造型能最持久……这些都是王洪义在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
王洪义不断在实验,张万福一直在跟踪。“通过缓冲间通风的确是个好办法,鸡舍这头到那头距离只有50米,温度相差不到1℃。”同时,在鸡舍里进行的烟火走向实验表明,顶端的通风口,风流以螺旋式往下传达,对鸡群应激很小。
“这么好的东西,申请专利吧!”在张万福教授的鼓励下,王洪义近日向专利局递交了申请。
“通风是个大问题,但我们这个小型联体鸡舍解决的不仅仅是通风问题。”王洪义向参观者进一步介绍——
节约土地。同样的土地面积建养鸡场,小型联体鸡舍与大型标准化鸡舍相比,存养量能增加50%。即存栏10000只的标准化大棚所占的土地,如果用来建小型连体鸡舍,能养15000只鸡。
节约能源。小型联体鸡舍肉仔鸡18天就能停煤停暖,煤耗0.3-0.5元/只;标准化鸡舍肉仔鸡一般30天停煤,只耗1.0-1.5元。以存栏1万只的鸡舍为例,冬天一批鸡可节煤12吨。节煤的同时带来了人工的节省,鸡舍空气质量的改善。
节约成本。与标准化大棚相比,造价至少低30%。按只鸡算,建一栋标准化大棚,造价每只鸡在27元左右;小型连体鸡舍造价,每只鸡在18元左右。这种造价是在用最好的铜线、锅炉、湿帘、排风机的基础上核算出来的;墙体用泡沫玻璃钢保温板。
“这种小型鸡舍,还很好地解决了承重与压力的问题。”一同参观的平原县六和大蔡饲料有限公司服务专员薛海林接着说,“棚体一共6米多宽,中间还有两排立柱,这样的鸡舍即使下大雪,也不怕!”
对小型联体鸡舍的推广前景,薛海林说,五六年前大型现代化标准鸡舍开始推广,在全国各地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和成效,但在鲁西北地区建起的标准化棚几乎没有挣钱的,这并不是说大型现代化鸡舍本身有问题,而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变了样。因为越是大型的现代化程度高的设备,对人员操作的水平要求就高。小型联体鸡舍非常适合养殖5000到20000只肉食鸡的养殖户,是否能进一步推广,还要看具体的养殖效果。真的效果实用,也许会引起一场鸡舍建设的变革。
9月13日,胡从芹小型联体鸡舍的第一批鸡出栏了。16日,跟肉联厂结算完毕,她给记者发来了这批鸡的养殖成绩:8月9日,进苗30000只;9月14日,出鸡29040只,成活率96.8%,毛鸡均重4.68斤;全程饲喂颗粒料,每只鸡7斤,料肉比1.495:1;全程用药每只0.58元;雇佣工人费0.8元/只;电、煤、水费0.22元/只。毛鸡出栏价格4.33元/斤,每只肉鸡养出来赚5.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