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自2004年开始在全市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八年的示范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技术推广模式,农机农艺不断融合,象良种选择、肥料施用、机械作业等技术不断成熟,示范区粮食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种植模式,没有出现粮食减产现象,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发生了由不可信、半信半疑到认可的转变,技术应用走向了社会化、市场化。八年来,全市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03.3万亩,累计为农民节本增收达1.44亿元。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一是增产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集秸秆覆盖还田、化肥深施和免少耕播种等先进农机农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能够通过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争抢农时等途径达到增产的目的。根据2004—2010年全市大范围对比测试,并经省、市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示范区进行抽样调查,小麦平均亩增产42.6公斤。
二是机械作业费用明显降低。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使用免耕覆盖播种作业,能够一次性完成碎秆、灭茬、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作,可以减少作业工序2~4道,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34元左右。机械作业工序减少了,需要机械完成的工作少了,油耗自然降低了。经测定,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节省燃油30%以上。
三是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化肥施用量普遍减少。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据观察,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地普遍发软,土壤松散,地力增强。由于秸秆腐烂和采用免(少)耕技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随着保护性耕作实施时间的延长,土壤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土地将越来越肥沃,化肥使用量会逐渐减少。据调查,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3年以上,每亩可减少施用化肥20kg左右。
四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性耕作通过根茬固土、秸秆覆盖,有效地减少了天然降水的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旱地一般可提高水分利用率20%左右;水浇田可减少1-2次灌水,亩节省水电费30元以上。
五是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识。由于我们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上保护性耕作本身是一项承载秸秆覆盖还田、机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化学病虫草害防治等多种先进农机农艺技术的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体系,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的特点和优点,解决了农业生产上的许多突出问题,在八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的积极性。
六是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技术承载了多项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有效简化了作业环节,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缩短了农时,解放了劳动力。也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不必再为繁重的农活而操心,不用在农忙时回家,对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家庭”中的老少现象也十分有帮助。保护性耕作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其它工作领域,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 昌邑市农机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