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玉米现场。王利强摄
近日,原平市西镇乡田家庄村分外红火。一大早,6台玉米收获机披红挂彩,雄立田头,隆隆的马达声,引地十里八乡的乡邻们匆匆赶来。
原平是我省的玉米生产大市,全市年平均播种面积在70万亩上下。过去到了秋收,收玉米全部靠人工作业,一天下来,一个劳力只能收获半亩多,特别费人手。田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兴感慨地说,以前除了吃奶的娃娃和走不动的老人,都得下田抢收玉米,不然耽搁了工夫,遇上阴雨天,其他庄稼就坏在地里了。
上午9点半,57岁的农机手刘增眼稳稳地坐在驾驶室里。他已有40年的农机驾龄,名下有11台玉米收获机,去年为崞阳、中阳、西镇、沿沟4个乡镇机收玉米7500亩,创收75万元。老刘告诉记者:“今年我又买了一台大型玉米收获机,今年机收玉米力争突破12000亩。”
在已经成熟的8亩覆膜玉米的地头,除了前来观看的200多名农机手,还有原平农机技术培训学校的老师,他们把培训班移到田间,现场讲解。围在人群里的讲解员康利芳满头大汗仍笑语盈盈地解答着。她告诉记者:“这次带来的700多份玉米机收资料一会儿就没了,大伙看了还不解渴,问得非常细,积极性很高。”
10时50分,机收玉米现场演示开始。6台收获机依次作业,现场人员在后面看玉米皮剥得净不净,玉米茬割得低不低,秸秆轧得碎不碎。第二名上场的5行玉米收获机一亮相就把众人吸引住了,大家紧跟在后,一步一趋,要看个究竟。销售经理尤玉忠趁机展开营销:“大家看到了吧,它的优势是不对行,收获起来方便;底盘低,秸秆割得彻底、轧得碎。”到了地头,玉米收获机一停稳,尤经理迫不及待地“飞”到机顶,高高举起一穗收获的玉米,大声说:“更主要的是,它剥皮干净。”机手们都笑着点头。
10年前,机收玉米就开始在原平市出现,机收玉米省工、省时,一台大机一天下来能收获40亩,赛过80个劳力,农机的高效让农民看得眼热,但是在高昂的价格面前他们只能望而却步。原平市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新所告诉记者,一台本省的玉米收获机价格超过了15万,就是外省的也在12万以上。但是从去年起,国家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后,一台玉米收获机能补8万多,收获机销售情况迅速发生改变,从当初的一两台猛增到80台,今年发展到150台,走在全省前列。
说到补贴,农机手们纷纷围过来,机手冯文喜当下拿了主意:“回去后,我立马就买一台。”秋天的田野上回荡起了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