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总耕地面积92万亩,主要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分别达78万亩、54万亩。嘉祥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11年、2012年嘉祥县连续两年承担了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
一、自然条件
年平均气温13.9℃,降水量604.1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日照2636.3小时,无霜期216天。是一年二季作物区。
二、农机化现状
目前,全县农机总值达到6.7亿元,总动力122.6万千瓦,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5.20亿元,拖拉机8545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120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82台,秸秆还田机876台;小麦免耕播种机274台,玉米贴茬播种机1376台,玉米机播面积52.6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85%,小麦、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89%、91.3%。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我县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多次获得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称号。
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以来,通过宣传发动、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示范面积越来越大,示范范围越来越广,2009年被省列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同时还建设了2个市级示范乡镇, 2011年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新建县,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0.5万亩。2012年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续建县。
三、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实施地点
为了选好项目实施地点,对全县各乡镇的综合机械现状、农机化工作、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作物类型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比,疃里镇、纸坊镇、卧龙山镇、仲山乡、万张乡作为保护性耕作示范乡镇。
(二)建设规模
2011年项目示范核心区新建10000亩,其中疃里镇3000亩、纸坊镇2000亩、卧龙山镇1000亩、仲山乡3000亩、万张乡1000亩。辐射其他12个乡镇10万亩。
2012年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区扩建30000亩,其中疃里镇扩建8000亩、纸坊镇扩建3000亩、卧龙山镇扩建8000亩、仲山乡扩建8000亩、万张乡扩建3000亩。
四、保障措施
(一)争取上级扶持。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是一项新的技术,为了切实将这项工作干好,县局将努力争取省、市农机部门的支持,在技术上指导,在工作中帮助。积极争取市、县财政扶持。我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去年安排15万元资金用于农机项目示范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政策资金的拉动作用,利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保证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二)成立相应机构。成立了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局长和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和协调工作;以农机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局副局长副乡镇长、合作社理事长为副组长,站长村主任和理事为成员的实施小组,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农机、农业、合作社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培训、指导、监督检查和核实作业面积。
(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册、明白纸,送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积极引进、推广和使用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新技术,让广大群众亲眼看到新耕作模式的好处,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积极参与示范区的建设。去年5月20日在纸坊镇召开了全县深松、深耕作业现场会。10月14日在马集镇召开了全县小麦免耕作业现场演示会。今年5月18日在嘉祥街道李楼村举办了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精播现场演示会,8月12日在疃里镇大张村召开了玉米联合收获、深松现场演示会。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四)开展技术培训。结合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散发科技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农民、机手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对新机械的操作、使用、保养水平,今年3月31日在我县诚祥大会议室与我县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召开了全县玉米机械化播种培训班,聘请宁津县农业机械厂技术人员传授玉米免耕精播技术。6月2日和县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专题培训班。
(五)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在县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示范乡镇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职能,建立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通过一条龙订单作业保证项目的实施。
(六)农机农艺技术流程。根据示范区实际种植情况及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确定我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农机农艺技术流程为:
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覆盖→深松(选择)→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灌溉、除草、灭虫等)→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玉米直播→喷除草剂→田间管理(灌溉、灭虫等)。
(七)对比试验。为切实达到对比效果,检测有关数据将对比实验田设在项目区内,与保护性耕作示范地块近邻,对比试验面积100亩。一是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和常规播种相比较,二是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和条播宽幅精播相比较。会同农业部门一起对小麦、玉米不同时期长势进行监测,最后测产。今年省局推广站窦乐智副站长、山东农业大学和省农业厅技术站的专家两次来我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观看小麦长势情况,并参加了实地测产工作。
(八)体现顶层设计理念。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规范玉米播种株行距,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和作业质量,推广使用(固定道)免耕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真正实现农机农艺融合。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一条龙”作业法,聘请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指导我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子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合同管理模式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项目区实施统一玉米联合机收、统一种子供应、统一化肥供应、统一播种作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小麦收获的“六统一”方式。县乡实施小组和技术小组成员全程跟踪指导。
(九)签订作业合同,落实操作手和技术人员 。通过政策补贴手段新增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玉米联合收获机60台,同合作社260名操作手签订作业协议。
五、进度安排
1-2月份,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了选点、定点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3-4月份,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明白纸发放到农户,并进行机具定型,确定购机补贴对象,与示范区镇、村签订农机作业合同15.6万亩,确保了项目实施面积,请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小麦长势情况进行监测、测产。
5月份,确定项目内种植玉米的品种、数量等。购置玉米免耕播种机65台。组织农业专家对免耕机播小麦与常规播种、宽幅精量播种进行测产、对比。
6月份,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作业合同,进行了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一条龙作业,作业面积16万亩,全县玉米机播面积达到了52.6万亩。
7-8月份,联合农业部门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搞好玉米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灌溉排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
9-10月份,组织农业专家对免耕机播玉米与人工点播玉米进行测产、对比。组织召开玉米联合收获及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对农民进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购置小麦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玉米联合收获60台。进行玉米机收、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农田作业。
11-12月份,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项目总结、检查、验收。
六 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保护性耕作机械起步和研发较晚,很多厂家的产品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虽然我们在使用当中不断反馈改进意见,机具升级缓慢。
2、几年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补贴只注重了机具补贴,但缺少相应的作业补贴制度。
3、农机化系统推广此项工作,缺少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是制约该项目全面实施的难点。如何搞好农机农艺互动融合的文章,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嘉祥县农机局 郭景生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