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多举措打好金秋保护性耕作技术“攻坚战”

作者:山阴县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8日

    为确保保护性耕作面积实现新突破,山阴县农机局采取多项措施精心安排“三秋”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工作,把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为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和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补贴的重点,并优先进行补助,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还为购机农民送上购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一条龙免费服务“套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任务目标确定后,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机、农业和相关乡镇等部门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规划、实施和协调工作。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具体落实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加强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督,精心管理认真实施,积极组织农机作业,搞好项目监测。

    二是打好培训前卫战。“三秋”前在各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对示范基地现场、基地示范村庄、农机示范户进行全方位培训,对新购机农机手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作业的各项技术要领,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使他们成为“三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主力军。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三秋”作业中安排专人作为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常驻项目示范区,对基地项目和农机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对农户购置的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全面进行免费检修保养、现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作业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帮助新购机农户搞好实验作业,总结作业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农机安全高效作业,及时开通“三秋”服务热线电话,向农机手发布价格、作业、气象、配件、维修等信息,确保“三秋”农机作业顺利进行。

    四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建立保护性耕作基地,树立典型样板,抓出成效、抓出经验进行推广。让种粮大户成为保护性耕作的受益者;让农机大户知道保护性耕作技术,懂得各种模式的操作规范,扶持配套保护性耕作机具,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者。在实施过程中,本着试验先行,示范引导,成熟一种模式,推广一种模式的原则,以点带面,逐步实施。

    五是加强宣传。及时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散发技术资料和现场讲解,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信息,为今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的全面推广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宣传,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及时了解了保护性耕作内容,使他们基本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技术要领,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应用的积极性。

    六是搞好研究项目对比试验。在项目试验区设立对比田,在土壤、种籽、化肥等同等条件下做好对比试验,建立技术档案、提供完整技术数据,认真做好作物生长期记录,按规定程序进行技术测试和测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七是抓延伸,促推广,辐射带动项目的开展。积极发展与核心项目区相邻地块的乡村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由于核心项目区技术模式成熟,实施效果好,辐射能力强,带动临近乡村地块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联地成片,联片成组,联组成村。按照“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的原则,以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和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为重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特别是承担作业任务的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统一调配机具、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规范,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工作任务,逐步延伸推广,最终实现全县推进保护性耕作。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