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杨绍元如约来到村东的一条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那一大片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200亩棉花地,结满了累累的棉桃。“从报纸上得知,国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今年的棉花临时收储价格比去年度每吨提高了600元。丰收加上好价格,俺这些棉花至少能挣10万元。”杨绍元指着棉田喜滋滋地告诉笔者。
杨绍元是鱼台县李阁镇田胡村的村民,十年间,他由一个传统农民变成了职业农民。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城里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农村,不同的是这次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2001年,杨绍元二十才出头,他从外地引进了优质圆葱种子,并带领乡亲们当年种植圆葱100多亩。头一年每亩获得了4000元收益。周边群众纷纷盲目跟风种植,结果造成圆葱市场供大于求,圆葱的价格降到了每斤5分钱,杨绍元和乡亲们都赔得血本无归。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许多农民开始进城务工,杨绍元也觉得种地实在没有前途,就把土地留给了本家的兄弟,自己进城打工。他购买了一辆货车做运输生意,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已经是小有成就,还在县城买了房子。虽然人在城里,但是杨绍元的心仍在农村。
2006年,杨绍元回家探亲,这一年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杨绍元看到了做职业农民的新希望,想着回家发展规模种植,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
2010年,杨绍元看到许多村民通过种植大蒜发了家,又一次动心了。他瞒着父亲在村里租了12亩地,试着种上了大蒜。没想到当年大蒜价格创历史性的新高,每斤达到6元,杨绍元靠种植大蒜收入近10万元。经过反复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承包土地搞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当种植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当年他又承包了300亩耕地,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先后购买了东方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深耕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并聘请了农业技术顾问。今年夏天,他种植的小麦和大蒜收获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10多万元。第二茬种的棉花和玉米也已丰收在望。
本报通讯员 赵磊 姜潘峰 高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