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一个农机手的十年变迁

作者:晋城广播电视台 作者:孙海根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从小四轮到联合收割机,从单打独斗到加入农机合作社。十年时间,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农民秦建永,经历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巨大变迁。

    受父亲的影响,秦建勇1998年初中毕业后,子承父业,成了一名拖拉机手。

    采访: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农机户  秦建勇:我从1998年的时候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农忙的时候犁犁地,农闲的时候跑跑运输、拉拉砖,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七八千块钱。

    2001年,秦建勇又花了1万多块钱,购买了“福田”小卡农用车,当时他家已有三台农用车,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机专业户”。

    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对购置农机具实行补贴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采访: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农机户  秦建勇:我从2005年开始,又筹资五万余元,买了一台“田拖”720大型拖拉机,也是头一次享受国家农机具补贴的政策,其中享受了八千元。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需求,2009年,秦建勇联合村里的五名农机户,成立了建勇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专业、统一收费、统一结算。

    采访: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农机户  秦建勇:大型拖拉机八台,大型收获机12台,配套机具有40多台,总共合作社的资产已经达到150多万元。

    如今,秦建勇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临近10多个乡镇农田作业任务,每年在耕、种、收完成作业面积3万多亩,毛收入在120多万元。秦建勇家的变迁,是高平市十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05年开始,高平市连续7年争取实施了省级和国家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资金由开始的60万元到今年的600万元,累计争取和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80余万元。

    采访:高平市农机局局长  侯新亮:突出先进适用、技术成熟的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使全市农机装备总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加,装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高平台记者孙海根报道)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