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种棉花省了不少力,从播种到秋收,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了,我这90亩棉花用了大半天时间就采完了,非常省时省事省力,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10月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三连职工何凤英在自家的棉田里高兴地说。
目前,八十九团已购进采棉机31台,团场9万多亩棉花达到了机械化采收,占棉花总采收面积的90%。
农业大发展,农机走在先。近年来,农五师八十九团通过国家补贴、个人出资、贴息贷款等方式,更新换代新型农机具,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春播、夏管、秋收农业管理环节,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采棉机等新型农机具唱响农业生产主旋律,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
八十九团三连机务工人王向星,是团场的农机大户之一,仅他自购的农机具就有20余种,每年机械化作业面达到6000多亩。去年,他又花了15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国产采棉机,秋收期间可采收棉花3000多亩。新型农机具也给他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在八十九团三连一块棉田里,王向星指着正在采收棉花的采棉机说:“这台采棉机是2011年购买的,共花了150万元,享受了国家农机补贴20万元,每天可以采收棉花200亩。现在我自己的农机具就有20多台架,可以满足五、六千亩地的平、耙、播、收,为农工提供了方便”。
八十九团是北疆牌棉花主产区,每年种植棉花10万多亩。针对棉花种植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技术要求高等特殊性,团场在棉花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脱叶剂使用、采棉机采收、机采棉清理加工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目前与机采相配套的棉花栽培种植模式已形成,农业全程机械化运作模式得以体现。“针对棉花的生产管理,可以说农机具配套非常的到位,人工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种植80亩棉花平常有1到2个人就能管理好,人工投入非常少”。八十九团三连机务副连长王文华说。
像王向星一样,八十九团每个连队都有一至二户农机大户,固定资产都达到了二、三百万元。赵天池是该团的一名职工,自兵团实行农机作价归户以后,2001年就开始从事农业机械工作,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他购买了一台纽荷兰TM180拖拉机及农机具。按照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赵天池少交了20万元购买农机具款,通过购买机车他的年收入可突破20万元。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传统耕作模式。现在,八十九团的小麦、棉花、甜菜等农作物的耕、播、滴灌、采收全部达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耕地、播种时间缩短了10天左右,大宗农作物的收获时间也缩短了20天左右,不仅减轻了农工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也使农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八十九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益于团场调整转变农机发展方式,制定农机优惠政策,激发了职工购买农机、更新农机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了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近年来,通过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八十九团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农业机械装备动力2.5万千瓦,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2%,农业机械化的提升对我们职工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职工的收入,起到了保障作用”。八十九团副总工程师赵健康如是说。
目前,八十九团农机户已获得国家农机补贴款780万元,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购买大中型拖拉机110台,采棉机31台,配套翻转犁、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等农机具310多台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0%以上,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作者:张斌 王丽 来源:兵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