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麦免耕等行距播种施肥现场
金秋十月,正值小麦播种时节。兖州市兴隆庄镇后凡村地头上机声隆隆,四台大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在广袤的田野上来回穿梭。
80多岁的村民魏士典老人高兴的说:“去年俺家的小麦一共只浇了一遍地,每亩地多收了150公斤粮食!”
该村会计黄贵年告诉笔者:“去年俺村2000地全部用小麦免耕机播种施肥,仅这一季就省了3吨油!老百姓真是尝到了甜头。这种技术增收、节支,又省事,太好了!”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重点组织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作业流程为:前茬作物秸秆或根茬处理---合理深松---免少耕播种施肥处理---杂草控制及防治病虫害处理---田间管理---收获。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省时、省力、节种、节肥、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等优点。
据悉,兖州市农机部门采取示范带动、培训推动、服务促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力推动小麦免耕等行距播种施肥技术在我市顺利推广,一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全市建立了新兖镇易村、新驿镇何村、兴隆庄镇后凡等多个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村、示范镇,使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辐射带动全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的带头作用,使其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成为农民身边的榜样;二是统筹兼顾、全面促进。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调整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镂间距,去掉套种行,推广小麦等行距播种;三是政策到位、强化引导。充分发挥补贴机械的导向作用,全市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355台,为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丁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