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依托奶牛饲养基地,引导农民利用机械化青贮技术,大搞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将以往不名一文的玉米秸秆摇身变为营养丰富的奶牛饲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今年的“三秋”生产扫尾阶段,该市辛兴镇的奶牛饲养基地却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怀揣着收获喜悦的农民将一车车玉米秸秆运往这里,只要经过简单的粉碎和发酵,这些昔日的“废柴火”就可以摇身变成奶牛们非常喜爱的“香饽饽”。该奶牛饲养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以前玉米秸秆都当草烧了。现在一公斤拉到这儿还能卖一毛钱,每亩地能多收入一百多块钱,我们的贮存能力是400万公斤,能消化吸收掉2000多亩地的玉米秸秆。”
以前被农民废弃的玉米秸秆,现在可直接换成现金,亩可增收150多元。对这样一点小钱,农民能够看上眼吗?大家起先对此心中并没有底。想不到农场收购秸秆的消息一经传出,周围近十个村里的农民都来送秸秆,运输距离从0.2公里到4公里,送秸秆的拖拉机排起了长龙。原来,农民打心眼里原本是不愿意焚烧秸秆的,只是由于农民大都进城去打工,留给农忙的时间太少了,且秸秆留在地里影响耕种,只好一把火焚烧了事。如果秸秆能够卖钱,那自然是白捡了便宜。
令人感动的是一些老人和妇女,他们用最简单的运输工具,用小推车或三轮车来送秸秆。至于那些有力气和运输车辆的年轻人,则将送秸秆变成了短期生意。运秸秆多的大户,每天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一周下来,在家门口比到城里打工一个月都挣得多。
对生态奶牛饲养基地来说,由于有了大量青贮饲料,减少了生产成本,养牛利润可提高40%左右。如果没有农民配合,农场主自己到地里雇人收秸秆,则养牛利润就少多了。由于秸秆有了用途,农民不再焚烧秸秆,农场可以用来赚钱,政府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迎刃而解。这样,农民、农场主和国家三方受益,这些好处是牛带来的。
笔者感言:诸城市紧紧围绕秸秆综合利用这个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农场、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通过玉米秸秆青储技术加工后变为松软可口的新鲜饲料,不仅能够提高奶牛食欲,增强奶牛体质,提升奶源品质,有效解决奶牛牧场冬春季饲料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玉米秸秆因焚烧造成的空气环境污染,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三大堆”不反弹的多赢效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让农场所在地的部分村庄从此告别了农田里的“狼烟”。可见,利用秸秆发展畜牧业,找对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路子,实际就是找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突破口。诸城农民将废弃秸秆卖钱,农场用秸秆养牛赚钱,这样的良性循环产生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比之工业化消耗秸秆来得更快,农民参与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