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保增长促增收服务农业转型跨越

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随着国家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山西省各类农机具增长迅猛,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27万千瓦,比2002年增加了1153.9万千瓦。以往以人畜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时代渐行渐远,一个以农机化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新时代已经到来。

    ——山西省农机局局长 王立伟

     当前,转型跨越发展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山西省委提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将“农业现代化”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迎来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围绕全省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山西省农机部门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机改革,强化宏观调控,创新发展模式,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全面提高玉米、小麦、薯类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加速畜牧、杂粮、果蔬、加工四大产业机械化进程,逐步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以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推进机械化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拓宽农机化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建设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近几年,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农机化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自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山西省农机局一直将其作为工作的主抓手,尤其是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买不起农机的难题。

    每年,山西省农机局都要组织开展以春季抗旱为主的“春耕春播”战役,以小麦机收为主的“三夏”跨区作业战役,以玉米、马铃薯机收为重点的“三秋”作业大会战和以农机操作手培训、农机具检修为主的农机化冬训战役,而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例如2011年春耕春播期间,全省大部分地区遭受冬春连旱,各级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急启动了抗旱机具补贴工作,共补贴农民购买3.6万台抗旱机具。与此同时,全省共组建225个农机抗旱服务队,投入各类抗旱机具11.01万台,完成机械镇压、耙耱麦田550万亩,提水灌溉农田730万亩,有效缓解了旱情影响。同年“三夏”期间,全省小麦产区共收获小麦1070万亩,其中机械收获985万亩,机收率达到了92%;机械复播玉米、豆类545万亩,机播率达到了90%,较前一年均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如果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农民买农机的问题,让农民能够买得起,那么,山西省开展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解决如何让农民把买到手的农机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现代农业。近几年来,山西省积极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生产、销售、作业、维修为内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开展。全省各地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目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了1416个。2011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作业面积2787万亩,占全省农机作业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订单”作业、组织机车“跨区作业”、实行“托管”“套餐”作业等有效方法和措施,解决了农业机械“吃不饱”的问题。通过增加机具种类,尤其是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土豆收获机等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使合作社的作业机具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作业的要求。随着一系列促进和加快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出台以及有关农机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抱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据测算,合作社单车平均收入3万元左右,比“单打独斗”的作业农户增收0.5万元—1万元,同时还免去了一些外出作业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山西省还着手在各地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以解决农机“看病”难的问题。建成后的各个区域服务中心将具备较强的维修服务功能,拥有二级以上维修点的维修资格,满足当地农机具修理、维护、保养的需要,并承担对当地维修网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任务。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山西省农机局狠抓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省、市、县、区四级联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网络;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已全面实现了农业县拖拉机检测设备“全覆盖”,有效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在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方面,通过强化手段、健全制度、依法监管,全省农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建立起了以推广鉴定、质量督导、投诉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在农机教育培训方面,采取阳光工程培训和系统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把实用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