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是张掖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以项目为抓手,先后争取山丹、甘州、高台、临泽四个县区列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民乐县列为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共争取项目资金887万元。
该市各县区大力强化机具配套,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植典型,先后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16个,示范面积7.69万亩。严格落实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制度,围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扶持发展服务组织30个、农机大户165户,从机具引进调试、技术培训、跟机作业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现已推广免耕播种机866台、旋播机1208台、深松机490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5.86万亩。与2006年相比,机具增加2530台,面积增加32万多亩。
民乐县以永固镇赵庄村为核心区,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引进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免耕播种机、深松机、中耕除草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30台套,组建作业服务队2个,建立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机具调配、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补贴,连片种植的“五统一”推进机制,试验示范面积3.9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17.8万亩,实现了机械化综合配套、系列配套的新突破。
保护性耕作是以高茬收割、留茬越冬、机械深松、少耕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治为一体的农机化综合性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可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减少水分流失60%,提高水利用效率12%--16%,减少作业工序2~4道,降低生产成本10%--20%。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