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麦很轻松,三秋生产用代耕,儿子在外把工打,儿媳在家搞加工,我老汉整天乐悠悠,手里拿着随身听,村南听的是红娘子,村北听的是穆桂英。”巨野县龙堌镇闫庄村闫保亚老人悠闲自在的哼起了民间小调,兴奋的告诉笔者:“儿子长年在哈尔滨搞装修,每天能挣二百元,儿媳在家为矿区加工豆腐,每天也能挣上九十余元,往年三秋大忙季节,儿子风风火火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全家人从种到收,也得忙上二十余天。今年,史屯农机合作社推行代耕制作业,我家十余亩全部签订代耕合同,这下可好了,土地耕种管收不用发愁了。”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土地耕、种、管、收成为困扰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大难题。为有效支持“三农”,多年来,县农机部门采取“政策促动,资金拉动,技术推动,服务带动”等措施,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等综合服务功能,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制和适度土地流转”等一条龙作业。同时以农机化“四代一管”服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全程式代耕托管”服务新途径,切实解决当前种田难题,深受农民欢迎,成为今年三秋作业新时尚。
目前,全县已有40余家农机合作社与当地农民群众签订了“土地流转”,代耕托管式合同,合同签约面积突破2万余亩,并按照“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要求,提供一条龙服务。(邬可令 崔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