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农机手李学华的快乐人生

作者:《聊城日报》本报记者朱海波本报通讯员李学贵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0日

  ■本报记者朱海波本报通讯员李学贵

    “我们几个清晨6点就来到玉米田里收割,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下班,忙碌得很!”近日,在东昌府区郑家镇大屯村一片喜获丰收的玉米田边,农机手李学华趁着换班的空隙走下车来,随手拿起几穗金灿灿的玉米,笑嘻嘻地对记者说道:“看见没?这是我这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刚刚收割的,收割机走一趟,收割、剥皮加秸秆粉碎全部完成,相当于一遍干了三遍的活儿!”

    对农机情有独钟的李学华话匣子打开便滔滔不绝,他自豪地说,10年间,自己先后购进了6台农用机械,像什么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他是样样齐全,着实过足了一把农机瘾。

  2007年,李学华花费7.1万元购进一台时风牌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自从有了这台收割机,李学华如虎添翼,赶着“铁牛”成了一名跨区作业的小麦收割机手,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和山东,每年忙碌近1个月,腰包可进账6万元。

  作为一名农机手,在鼓腰包、促增收的同时,李学华备尝劳动的辛酸和苦辣。4年前,李学华在河南驻马店收割小麦时,他的时风收割机出了大故障,他和车上的三名农机手停下车维修了一天一夜才彻底把故障排除。维修期间,李学华整整24个小时硬是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跨区作业往返路途遥远,出门的时候穿戴得干干净净,回到家周身上下早变得脏破不堪。

  农机手出门在外挣的是辛苦钱,更是良心钱,这是李学华始终奉行的一条做人原则。两年前,李学华在河南丹城为一户老农收割小麦,算账时老农不慎多给了300元钱,李学华当即把多出的钱全部退还,接到钱后老人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山东小伙就是棒!

  李学华在忙劳动、搞服务的同时,也不忘帮助乡亲们。平时,三里五庄不管是谁需要机械旋耕,只要一个电话打来他总是有求必应,不论地块平坦还是高洼不平,他总是一丝不苟、精耕细作,为这,大伙给他送了个“犁犁平”的雅号。村里有几位贫困户以前在争秋夺麦时节总是落在全村人的后面,李学华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这几年每到“三夏”和“三秋”大忙时节,他总是主动为村里的贫困户免费收割和播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此,几位贫困户由衷地说:“俺们如今收种及时,全是沾了人家学华的光呀!”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