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对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2组农民冯小飞来说特别有意义。他将驾着自己的收割机,跟近百名机手远赴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实行跨区作业。这是他购买收割机后第一次走出荆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今年4月,受周围邻居的影响,冯小飞花21万购买了一台收割机,“国家补贴后,我个人出了21万。”冯小飞说,虽然价钱不便宜,但是他有信心能赚回来,“我们村买收割机的没有不赚钱的,当然赚的也是辛苦钱。”
5月和9月,冯小飞转战荆门各地,一是为赚钱,其次也是练练手。虽然这2个月收入不错,可是离冯小飞的期望值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得知要成立中国农谷荆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冯小飞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为这次出征我都准备快2个月了。”虽然是新手、新车,可是冯小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机械保养、雇用货车、加装休息铺、组织人员……
22日早上7点不到,冯小飞就从沙洋出发,不到10点就到了集合地——东宝区杨家桥高速公路入口处。
本以为自己来的很早,谁知入口处已经停了不少车。
在登记处,冯小飞才知道跨区作业与在本地作业的区别比他想象中大的多。“没想到要准备的事情这么多,幸好农机部门想的周到。”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冯小飞办了一张“农信通”集团网号,给自己和同车的机手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到超市补充了大量食物……
“新手机号能接收新的天气、收割信息,保险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多带点食物路上就能省这一点。”冯小飞一样一样的解释道。
临到出发,突然出了变故,原本拟定的线路,在老机手的坚持下,做了调整,作业队改从山东走山海关进入东北。
“市农机局发的路线图,我在家仔细研究过,这下全没用了。”对于改变线路一事,冯小飞显得很无奈。
就在他无奈时,随行的市农机培训中心主任乔风生给了他鼓励:“小伙子没事的,我在后面垫底,你要是有什么事,就打电话,不会把你丢下的。”
14:00整,作业队正式出发,看着不断后退标有荆门字样的指示牌,冯小飞很快就把最初的担心抛开了。
经过6个小时的奔波,冯小飞接到稍作休息的通知,简单的晚饭后就再次上路了。
晚上11点,冯小飞到达休息第一站——河南省兰考县高速公路休息处。
安排好同车的机手,冯小飞从后备箱里抱出了防雨布和棉被,“我这个车就三个人,司机和机手都很重要。我就凑合一晚行了,明天在车上还能睡。”说着他把防雨布铺在两车之间,铺上棉絮,在休息处的公厕简单梳洗后,端了杯热水,坐在台阶上慢慢地喝。
“休息铺在哪里?”
“车箱上那个铁箱子就是,很小只够一个人睡。”冯小飞指着车厢上一个长方形铁箱说。很明显这个铁箱子是临时加上去的,记者爬上去,只见铁箱大约60*180左右,高50CM,仅够一个人平躺。
“休息区一晚上要100多,我们那睡得起,搞这么一个休息铺,就强多了。”冯小飞说,在休息铺下面的铁柜里放着锅碗瓢盆,平时自己做还能省一点。
12点,过往的车依旧穿梭不止,冯小飞看看天上雾蒙蒙的月亮说:“希望这次能顺利赚个4、5万,早点把买收割机的钱还上。”
夜深了,兰考县高速公路休息区里,一群来自湖北荆门的农机手们都进入了梦乡,在梦里,那泛着泥土清香的黑土地正在向他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