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深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推动发展

作者:雷金光 钟卫东 段彤彤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安仁县是农业大县,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县农业的必经之路。而我县基层农机推广服务队伍建设,历经坎坷,之前存在诸多问题,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并参与区域性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理顺管理体制出活力。1996年机构改革前,全县21个乡镇中,每个乡镇均设有农机推广站,平均每个乡镇有一个农机管理员,由于农村人口少,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原因,只设有农机管理站,1996年机构改革把乡镇农机管理站统一收回归口县农机局管理,成立安仁县农机总站,编制27个自收自支编。财政每年拨付2000元事业经费给21个乡镇,全县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年工资缺口100万元以上。没有办公用经费,技术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严重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改革势在必行。在郴州市先后下发了《郴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郴办发〔2011〕21号)和《关于改革完善我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通知》(郴政办函〔2011〕142号)等文件后,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安仁县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安办发〔2011〕43号,我局对这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增强改革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今年五月份农机局启动了农机服务体系改革,明确定位为公益性服务职能,积极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将县农机局现有的农机推广站、农机总站、农机化学校、农机物质经营管理站整合,设立安仁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为县农机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股级)。在基础条件好,区位代表性突出,农业生产区域化优势较强的地方,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建立跨乡镇发挥作用的5个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为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的派出机构,其中永乐江镇站7人(所辖乡镇:城关镇、清溪镇、禾市乡、渡口乡、排山乡、军山乡、龙市乡);安平站4人(所辖乡镇:安平镇、羊脑乡、坪上乡、平背乡、牌楼乡);承坪站3人(所辖乡镇:承坪乡、竹山乡、龙海镇);关王站2人(所辖乡镇:关王镇、豪山乡、新洲乡);灵官站3人(所辖乡镇:灵官镇、华王乡、洋际乡),将区域站的人、财、物、事四权收归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实行垂直领导,确立和巩固了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在农机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保证了农机推广队伍的专职专用。在农机推广区域站建设中我们遵循了二个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根据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和当地农业生产特点,为支持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对区域站建设的地点、数量进行了科学规划,建站首先考虑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机化发展中能够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地方优先发展。二是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区域站建设在优先考虑当地优势农机技术推广需要的同时,从我县实际出发,以推动发展为目的,突出重点但也兼顾其他农机技术推广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与农业、水利等农口行业部门进行了联合布局。实践证明,当前形势下,采取以县为主管理区域站比由乡镇政府为主管理更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管理模式添动力。一是科学定岗核编。在确定各区域站人员数量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村庄和农户数量、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等情况,按照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编、以编定人。按照充实一线的原则,确保区域站农机人员不低于全县农机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人员不低于80%。二是全员竞聘上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通过公布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聘前公示等程序,优先从在编农机人员中选聘;5个乡镇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选址在管辖范围内的中心位置,每个区域站都单独挂牌,独立建站,独立办公。各区域站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通过竞争上岗,给每个区域站配备站长一名,保证每个区域站有一名以上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三是明确工作职责。改革后我们明确了农机推广区域站的职责是:负责管辖区域内农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监督;农机安全管理技术及维修行业的监管;组织农机进行救灾抢险和跨区域农机作业等。肩负着“推广员”、“监理员”、“统计员”三合一的工作任务。区域农机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内部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不贻误。事业编制内聘用人员在工资待遇方面,实行绩效考核,月月保基本,季季有浮动,年终有奖惩,激励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向一线倾斜。四是规章制度落实。制定了区域站职责、咨询服务、岗位职责、考勤考核、服务承诺、学习培训等规章制度,公布上墙,接受监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干有目标,奖有抓手,罚有依据,切实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五是制定了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业绩考核方案,对优秀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全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涨。创新灵活的运行机制,带来农机站为农服务工作的新变化。一是流转土地2000亩,开展晚稻新品种机插秧试验示范,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24个水稻机插秧示范点;二是积极筹建万亩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强化保障增合力。在这次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中,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全力的支持,重新核定我局农机推广全额事业编制32名,其中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本部全额事业编制10名;5个乡镇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全额事业编制22名。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区域站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属县农机技术服务站的派出机构,为正股级事业单位,每站人员定编3~7人。人员的职务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公务费,业务费、培训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一是办公用房落实。5个农机技术推广区域站办公用房屋45间,面积达1200平米。二是人员落实。全县农机推广人员共竞聘上岗32人,目前人员、工资关系已全部到位。三是经费落实。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32人的人头经费按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拨付,事业费以项目的形式下达,原则上保证每年17万元。目前县政府财政拨付区域站启动资金10万元,农机局出资5万元把区域站办公房屋装修一新,并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32名农机推广人员全部到位,切实解决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局面。使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了区域站的自身服务实力,坚定了区域站人员的工作信心,鼓舞了区域站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服务群众显威力。我县基层农机体系改革后,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强化科技示范,引导农户使用新机具。各区域站都基本做到了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特色重点产业,开展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指引农户增收致富。各区域站充分有效的新信息,为当地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多方位搜索信息,利用专家网络为农民群众答疑释难,利用信息栏、海报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三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工作改革完成以来,在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在今年的购置补贴运行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我们在5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区域站都设置购置补贴业务受理窗口,负责所辖乡镇的购置补贴受理,充分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受理非常及时,给农户带来很大的方便,随到随办。二是机具核查全面,三是底子清楚,上报数据准确,信息反馈迅速。区域站各窗口负责所辖乡镇的业务受理后,报各乡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和财政所审核签字盖章,然后再由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机具“见人、见机、见票”核查。我县从5月20日启动农机补贴到6月20日止,各乡镇上报第一批结算资金共170.87万元,我局于6月27日前对补贴5000元以上农机具在进村入户实地核查的基础上已汇总上报县财政局。实践证明安仁县走出了一条深化农机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新路子,将有力推动我县农机化工作的跨越发展。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