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高唐大地上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笔者漫步其中,希望在一望无垠的黄土地上腾升。一台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往来穿梭,仿佛正在接受人民的检阅;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撒向沃野,为单调的苍茫大地穿上了一件金色外衣;播种耕翻的大型机械、紧张劳作的农民群众、配发良种的村组干部、指导生产的机关干部繁忙有序,为金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华美的乐章。
一、金戈铁马欲与秋色试比美。10月4日,笔者来到姜店镇董前村,令笔者惊奇的是,以往秋收的大忙时节,人们都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紧张劳作,而眼前的这几位农民朋友正十分悠闲地与村支书张国栋聊着天。本以为这几户一定种地很少,走进一问方知:身体比较娇小瘦弱的55岁的董悦今年种了10亩玉米,而且“三天前就完事了!”董悦的脸上堆满了丰收的喜悦:“国庆节那天,俺这10亩地用了不到半天就收完了――大联合收啊,速度快损失又少,俺种的玉米亩产1300多斤呢”。
三秋期间,县农机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科学部署,合理调度农机具,共投入大型玉米收获机1547台、免耕播种机7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7640余台以及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各类机械共计1.4万与台。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通过广泛宣传、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农机服务等有力措施,引导农民采用机械化进行作业,扩大机收面积,加快收获进度,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提高了作业标准和效率,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二、秸秆青贮试与还田分秋色。在姜店镇东白大街,整个一条长龙挤得满满当当,偌大的长街略微显得有些臃肿。“俺这一车玉米桔5000多斤,每斤4分5厘钱,一天时间紧的话拉个四五车是没问题。这样,每天收入达千把块钱呢”,长龙中一辆农用三轮车停了下来,主人王录山告诉笔者,“这不,这一长龙都是来卖秸秆的,镇上大力引导玉米秸秆青贮新技术,兴舰奶牛合作社便成了俺们最大的买家。”走近一看,二十几个榨草手正在紧张劳作,从榨草机出来的秸秆犹如花絮一般渐入旁边长100米、宽10米、深8米的大坑。兴舰奶牛合作社理事长白兴舰介绍,“我们大力倡导玉米青贮技术,每天收购玉米秸秆100多亩地,约16万斤。青贮不仅能提高植株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还能增进家畜食欲,并且耐贮藏,可供奶牛一年四季饲喂。这是继秸秆还田后的又一新技术,不但给农户及运输户增加了收益,我们还能得到较好的饲料资源。”
三、免耕播种撒下希望金种子。“去年,种小麦的时候,俺就用的这免耕播种机。没成想,今年麦收,比俺邻里这块没用这大机器的麦子就是好”,正在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的姜店魏大爷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俺这里就大力提倡使用免耕播种技术。这不就在这里建起了一块5000亩的免耕播种示范方。顺着魏大爷指的地方看过去,一块醒目的“免耕播种示范方”标识牌展现在眼前。免耕播种技术不翻动土壤上层,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相对降低了土壤透气条件和好气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增加有机质积累。另外,与免耕播种相对应的,今年该县还大力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在保持原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谈话间,一辆庞大的深松机械在我们身边驶过,所到之处留下的是一行行整齐、深黄的耕垄。(李秀丽 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