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未来土地谁来种?安陆市“90后”小伙余培和他所供职的安陆市联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给出了解答。10月21日,和往常一样,家住安陆市中野华府小区的22岁小伙余培开着自家的小车,来到位于该市棠棣镇百花村的联禾农机合作社,换上工作服后,驾着“千里牛”804拖拉机开始了自己一天工作。
如今,像余培一样开着小车上班,驾着“铁牛”上岗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已不在少数。随着安陆“大农机”时代的到来,安陆市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加速盘活土地资源,助推农业产业化,催生大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近万农民变身现代农业产业工人。
今年5月,安陆禾丰公司以棠棣镇为土地流转的试点,通过租赁的方式整镇流转棠棣镇约3.2万亩土地组建成棠棣农场。为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需要,安陆市联禾农机合作社顺势而生,公司注册资金2500万元,网络股东228户,农业机械242台套,以“粮食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通过聘请土地流转区域范围内农业农机能手为“田管员”,实施责任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挂靠企业为平台,并制定增产激励责任制度,促使“田管员”以主人翁的责任心承担起合作社的耕作、播种、植保、收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
“通过土地流转,大写‘田’字,规模经营和设施农业才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农户也通过到合作社做产业工人实现二次增收!” 安陆市联禾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兴国说道。目前,合作社“编内”产业工人 110名,产业工人年均收入达5万元,未来5年内,合作社将探寻农业产业工人(田管员)竞标管理模式,吸引更多80后、90后青年回归现代农业生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