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农机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末,累计落实中省市县四级补贴资金34341万元,其中中央补贴23750万元,市级补贴6650万元,县级补贴3691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近6亿元;累计推广补贴各类农机具19万多台(套、件),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78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13亿元,机耕面积322万亩,机播面积201万亩,机收面积100万亩。
近几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日益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由弱到强,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发展势头强劲。按照“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建社原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通过各级农机部门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农民切实认识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以土地、机具、资金等方式参与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性空前高涨。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08家,吸纳社员2955户,服务农户2.9万户。仅2012年上半年就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32家,预计2012年全年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0家。
二是发展方式转变。随着合作社自身的不断摸索及农机部门的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由起初的仅限合作社内部作业逐步向跨区作业方向发展,由分散的代耕、代种、代收向“订单式”“一条龙”“套餐式”作业发展,由单项种植业向养殖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农机作业向农机维修、服务等综合领域扩展。
三是经营效益显著。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宽、发展方式的转变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为6216万元,占我市农机经营总收入(13.29亿元)的4.6%。农机化服务收入3142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2465万元,修理服务收入246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3.2%、49.4%。
四是装备结构优化。榆林市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申报参与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薯类机械化示范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等农机化项目实施,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装备结构,高耗、低效机具被高效、环保、复式机具取代。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机具1971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16台,联合收获机34台,水稻插秧机6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配比率达到1∶2.5。为满足生产需要,一些国外先进机具逐步被引进,培训教室、维修备料间、办公场所、机具库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农机部门要继续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情况,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典型培育对象,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着力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投入、用地保障、工商登记、库棚建设和维修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营造“政府扶持、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的良好氛围。(张琛 高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