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的高唐大地上,玉米早已收割完毕,耩上麦子的田地整齐有序,三秋生产告捷。
以往三秋生产是主要的劳动力战场,每年这个时候,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都要回来忙活,全家老少齐上阵,起早贪黑的还得忙活十天半月多。而如今,高唐县农民却出现了“甩手掌柜”一族,而且农户从收到种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全部解决。“今年,俺把7亩地都承包给了合作社,这不,等再过1小时,这免耕播种机就把俺的麦子耩完了。如今,有了合作社的帮忙,俺一个老头子就能轻松过秋了。”正在地头拾掇麦种的汇鑫办事处辛兴店村杨殿成大爷高兴地告诉笔者。
如今,像杨殿成这样的老人,还有一些妇女,已经成了种田的“主角”,他们一个人就能把全家的田地管理过来,全都是依靠农机专业合作社。
“以前农作物收成的时候也有大型机械,但是只是很少农户有,且只限于提供一种服务。每到这个时候,为了用上收割机,往往得在机器前不分昼夜排两三天的号,然后再重新去排旋耕、播种等其它机械的号,弄得农户叫苦连连。”顺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桂珠对笔者说。汇鑫办事处的孙桂珠就是嗅到了农机商机,在县农机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组织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顺通农机合作社有6个机手,拥有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各种机械16台,固定资产达130万元。在三秋生产中积极开展订单作业给农民提供收种一条龙服务,就连粮食都给送回家,只要农户备好种子,其他全是机械流水线作业,一天能干七八十亩。今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现在农业机械需求还很多,而且买农机具国家还有补贴,我打算再上些设备,争取明年资产达到 200万元。”孙桂珠信心十足的对笔者说。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县农机局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像孙桂珠这样思想意识新又有经济头脑的人以及农机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强指导服务等有力措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较大规模。目前,全县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8家,入社农户达注册资金5925.15万元,入社农户达565户,服务农户6500户,拥有拖拉机、收获机及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其他配套机械1359台。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不但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可以放心的从事第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李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