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是主力军,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使之身怀一技之长,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作为农机部门,必须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属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主阵地。新型农民农机培训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培训:一方面是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属于基础培训;另一方面是农机维修人员、农机合作社人员、农机大户、农机管理人员等的培训,属于相对高级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掌握有关农机维护保养知识、故障诊断与修理知识、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机营销、农机管理等相关知识。
一、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部分农民将成为职业农民,必将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具保有量迅速提高,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从事农业的人数不断减少,多数人从事二、三产业。农民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更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的生活。
三是随着农机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他们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已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四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当前,广大的农民和农机手的知识和业务素质还处在一个上升提高阶段,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使新型农民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农机培训工作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转变旧的培训观念,提高农机培训整体水平,强化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在整个农机培训工作中的地位,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职业型农民致富队伍。
二、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任务主要由各地的农业机械化学校承担,由于多年来农机培训滞后于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所以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是存在培训领域狭窄、培训课程单一的问题。农机培训专业单一,基本停留在拖拉机驾驶员基础培训上,培训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职责的履行。
二是农机培训机构师资缺乏岗位培训,跟不上农机发展的新形势。大多数农机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农机培训日益发展的新要求。
三是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机培训需求。由于多年来农机培训是公益性事业,特别是2009年农机技术培训费取消以后,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致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学设施相对陈旧,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较差。
三、加强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应采取的措施
加强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培训的本职工作,各级培训机构应积极发挥职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和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农业部农机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规范教学程序,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盼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作为农机培训人员,就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对农民进行培训、引导、扶持。
二是充分认识农机教育培训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先进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农村安全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健全培训机构职能,促进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农机培训机构要顺应新的形势,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组织教师编写农机培训的实用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知识以图像、视频等广大农民朋友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农民朋友。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成立新型农民农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五是改变培训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由于需要培训的农民朋友分散在农村,集中到一个地方培训很不方便,因此,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积极送教下乡,在农机保有量比较大的镇设立培训分校,使培训重心下移。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田间地头实习操作等形式,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
六是加强宣传和信息报送。认真总结新型农民农机科技培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举办新型农民农机培训观摩活动,大力宣传新型农民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新型农民农机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良好氛围,推动培训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