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现代农业的责任与担当——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探索报告

作者:《农村大众》本报记者花宇李伟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10月中下旬,正是胶东地区收获玉米、播种小麦的农忙时节。对海阳市行村镇西村庄村的农民们来说,今年的收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们不仅是在种着自家的庄稼地,更是作为海阳市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在合作社的服务与指导下,从事着合作生产经营活动。如今在海阳市,有3910户农民成为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耕地面积总计达7.25万亩。

    近四千户农民入社,粮食播种面积超7万亩,一个创办一年多的合作社,怎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将农民组织、发动起来?从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身上,不难得到答案:粮食合作社。正是内部制度的规范性、对外经营的市场导向、农技应用的科学合理等现代特征,不仅让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加入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所带来的实惠,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有力的保证。

  一个老农技员的责任担当

  翻开海阳市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章程,记者发现该章程的第二条与一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不同:“本社由海阳市农技站、韩文腾等11人发起”。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缘何要由农技站带头发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四条规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基层农业事业机构,隶属于县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其主要职责是:直接面向农民,负责一个地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指导农民生产,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服务。因此,农技站加入乃至带头成立合作社,并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农技站多年为农民服务,农民信任他们。在实践中,农技站参与和带头成立合作社,有助于农技站社会职责的发挥;有利于农技站增加收入、发展壮大;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这一切都离不开海阳市农技站站长于国进的主动作为与责任担当。作为一位50多岁的老农技推广工作者,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于国进白天在农家粮田和蔬菜大棚里传授技术,晚上一头扎进书堆里潜心研究农业科技。他先后主编、参编了农业科普书籍8部,发表农业论文78篇,获得科技成果奖9项。为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子,他曾经建起了一个冬暖式大棚作为地头课堂,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还与当地电视台联系,开辟了“农村天地”栏目,每年作技术讲座70余次。2000年,他创办了一份农技推广报,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发布蔬菜种植、病虫防治等信息。后来,他又开通了覆盖海阳市的“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组织农业专家给群众提供咨询或现场勘验服务。自1980年担任农技推广站站长以来,于国进先后引进各种作物新品系200多个,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近2亿元,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荣获了“全国农技推广奖”。

  从农技站站长到合作社的灵魂人物,于国进想到的不仅是发展农技站的经营事业,更是让先进农业技术真正走进田间。

    有了合作社,好技术进了地

  “全市农技人员加起来一共才100多人,全市20多万农户。算下来,一个农技人员要面对2000农户,一家一户进行全面指导是基本不可能的。”于国进说,“正因为此,我们想要通过成立合作社,通过机制创新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后,我们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只有通过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现代科学技术才能真正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历史上,胶东地区缺水严重,为了适应这种条件,当地农民形成了“大沟麦”的种植习惯。所谓“大沟麦”,就是为了能有效存贮水分,将麦畦设为0.6-0.7米,每畦播种2-3行,麦垄弄得过大,导致小麦播种量不足,单产降低。但是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小麦水浇田面积不断扩大,“大麦沟”的弊端日益显现。可是,农民的“大沟麦”习惯改起来非常困难。

  成立合作社后,西村庄分社的农民社员们在总社的统一指挥下,推广了更为先进、更适应当前水利条件的宽幅精播技术。村党支部书记姜玉海介绍说:“去年,我们分社在村里建了100亩宽幅精播小麦示范基地。总社在种子供应、机械配备、造墒播种等生产环节进行资金和技术扶持。”据社员们介绍,现在水浇条件不成问题,使用宽幅精播技术后,一亩地增产200斤,达到亩产1000斤不成问题。

  合作社有了农技站这根“主心骨”,农业投入品的购买和使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社员们不仅能享受质优价廉的好农资,还能享受高质量的农技推广指导服务。原先,当地农民的施肥并不科学,化肥过量使用,农家肥越用越少,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少,引发了土壤板结、酸化等一系列问题。农药的情况也与化肥相类似。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技人员也一直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是由于农户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导致从取土开始,有关工作就难以为继,更不用说根据土壤养分合理施肥了。

  合作社成立后,以村分社为单位,进行了土样提取并进行了养分分析,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发放了施肥建议卡3493份,供应配方肥100吨。今年夏天,合作社给每位社员发放了玉米品种介绍,供应的优质玉米种播种面积达1392亩,节省成本2.5万元左右。通过统一供应药剂、配备设备、健全制度、示范观摩等手段,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还开展了病虫害统防统治。

  有了合作社,这些过去农技推广部门一直想推广、但有心无力的新型技术,终于真正走到了田地里。

    农户共享合作发展红利

  农民之所以争相加入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最现实的原因是:加入合作社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从成立之初,合作社就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利润返还制度,兑现了合作社成立的初衷。
  坚持合作社原则。惠民粮食合作社把社员出资作为合作社的一个重要原则。惠民粮食合作社成立时,合作社明确规定:社员加入合作社的时候,都必须以现金入股,不能搞形式主义。合作社确定了最低入社出资标准:农民社员入社最低50元,后面可以增加。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入股资金达到54.75万元。

  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成立了规范的理事会、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

  探讨合作社组织体制。在完善总社职能的同时,该合作社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设立了办事机构;以村为单位成立了合作社分社,分社不具有法人资格。目前,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共有分社47家,发放社员证3000多套,制作了各类制度刊板100余件。

  农村党员干部是发展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惠民粮食合作社的成立,依靠的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民中善于经营、群众信任的积极分子。农村党员干部经过党组织的多年培养,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群众威信,他们领头办合作社,群众信任。合作社在成立和经营中,紧紧依靠他们。在惠民粮食合作社的发起人和领导成员中,李超岩、程浦臻、李海林、姜玉海、姜培林、徐希水、刘文正、张玉波等是农村党员干部,韩文腾、程英显等是农村善于经营的企业和大户。副理事长姜玉海是行村镇西村庄党支部书记、合作社分社负责人,为合作社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工作,赢得了社员的好评。

  在完善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合作社建立了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聘用了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管理,确保合作社的各项收支管理规范合理。在当今很多合作社运转尚不规范的情况下,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能够在成立之初,就在财务管理上如此规范,显示其内部机制的严格。该合作社2011年被烟台市农业局评为烟台市级示范社,并受到海阳市政府的奖励。

  相较于内部管理的规范严格,合作社的外部经营很有生气、充满活力。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小麦育种和农资销售,并能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或器具扶持。截止目前,47个分社有11个建立了小麦繁种基地,共计4160亩,可产小麦良种95万公斤。花生繁种基地达到535亩,可制种13.5万公斤。除此之外,合作社针对社员和非社员,开展了农资购销服务。自从加入到合作社后,合作社供应的种子、农药、化肥成了农民们的首选,因为购买合作社统一批发的农资,不仅放心,而且能够在年中获得销售物资的利润返还。每年,合作社都会按照已制定的物资销售返还办法,由总社财务计算出交易量,由村分社负责人统一领取后返还给社员。由于购买农资还能享受返还,社员都非常愿意通过合作社购买生产资料,一些农民对此很羡慕。合作社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的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为了充分调动入股社员的创业积极性,兑现办社时的承诺,根据合作社法的第三十七条(二)之规定,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开始了第一次盈余分红。“能够见着回头钱”,这是农民入社的最基本的动力;能够“钱生钱”,则是农民入社的理想预期。因此,成立时间不久的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将盈余进行分红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今年7月31日,合作社确定了盈余分红方案:对于发起股,参照国家指导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6%计算;对于普通股,参照居民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3%进行计算。前者由总社统一安排,发放到本人手中;后者由总社财务人员统一计算,以村分社为单位,由村分社负责人代领后,指定专人、逐户发放到社员本人手中。

  于国进说:“我们的分配原则是:以交易额比例返还为主,以入股分红为辅。要在分配中,保护发起股,激励普通股,让社员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扩大合作社规模。”

  现在,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两项工作,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积极发展养牛合作社;二是加强粮食销售加工,以增加合作社收入渠道,为社员们创造更多的收入。

    咱要为国家多打粮食

  收完玉米、播种小麦的这段时间,于国进不仅整天在地头、村里忙得团团转,脑子里也在为合作社下一季小麦的具体管理谋划打算。对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来说,除了发展自身事业,如何进一步为国家增加粮食产量,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增产效果正在显现。

  成立以来,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发挥耕地集中的优势,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以47个分社为核心,建立4处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4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以此提高合作社的粮食生产水平和技术含量。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社抓紧落实每个示范方的区域、涉及村和面积、种植品种等。每个示范方都建立起3个十亩方,1个百亩方。高产创建重点示范方所在村分社,都建立起不少于300亩的小麦良种繁育田,其它村分社根据实际,统一规划面积,建立小麦良种繁育田,既为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储备充足种源,又增加社员收入。今年年初,于国进光荣当选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下一步,农技推广人员将对高产创建示范方,采用集中和进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的专题培训。9个高产示范方培训10000人次,发放技术材料10000份以上。

  各级政府对粮食合作社是支持的。按照“建立整村、整镇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带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制由分散防治向以作物为单位、以全生育期为周期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防治手段由人工防治向机械防治转变”的设想和“实现项目示范区粮食作物农药用量减少5%以上,经济作物减少10%以上,防治成本降低10%以上,带动全市专业化防治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目标,合作社通过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项目扶持,采取政府采购形式,统一购进拖挂式机动喷雾机11台,推拉式、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各33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270台,植保机械,成立专业的机防队,实行全程承包式服务。

  小麦和花生应用的实践证明,合作社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够提高防效、节省成本、增加产量。目前,各村分社已经成立了专业的机防队,确定合理收费标准,开展有偿服务,统防统治面积不低于种植面积的40%。下一步,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将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所有村分社全面展开,与“小麦一喷三防”等项目相结合,高产创建重点示范方和良种繁育田将实现覆盖。

  今年的秋种,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对参与小麦高产创建的4个百亩示范方,配备4台小麦宽幅精播机,统一组织机械进行机耕、机播,做到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播种规格,为小麦高产生产积累经验,为今后面上普及奠定基础。总社将根据各示范方的工作情况,给予统一机耕、统一机播补贴。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