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加强示范引导加大政策扶持保护性耕作推广硕果累累

作者:许玉双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

  10月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发“农民”奖章,并邀请来自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的15个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代表陪同参加颁奖仪式,阳谷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带头人李俊文就是其中一员。阳谷县自2004年在全市最先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几年的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由点到面,目前全县建有2个市级示范区、4个县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和 32个乡镇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免耕播种实施面积达到34万亩。

  2004年,阳谷县农机局开始接触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该技术省时省工、节肥节水、节资增效、节能环保,更适用于当地土质。县农机部门高度重视,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机推广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与群众签订保护性耕作种植合同,积极筹措资金,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每亩给予30元的作业补贴,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村,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及时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传授农业机械的最优化应用,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带动农民群众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该技术更是得到了李俊文这样的种粮大户的认可。李俊文说,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这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用了多年,小麦亩均增产45公斤以上,化肥、油钱、农机作业费一年能省万把块钱。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让我们的种粮劲头更大了。

  今年58岁的李俊文,家住阳谷县阎楼镇姜庙村,2003年退休后,他不服老,认为自己还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他发现只要有规模,种植粮食也会有好收益。他便开始承包土地,第一年,他所承包的土地全部种上了棉花,但是他承包的200亩地中有60亩是盐碱地,在村民的手里也是不长苗的荒地。这一年,他的土地最好的一亩地仅收入530元,去除承包费和人工费、种子费等,一年下来,李俊文白搭功夫不挣钱。阳谷县农机局了解了这一情况,请来专家帮助这些地块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第二年,李俊文吸取了经验提前改茬,种上了麦子,并全面实行了免耕精播和秸秆还田技术,粮食产量逐年提升。这些年,李俊文又通过农机局的补贴先后购进了多套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提高了田间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生产效率,使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李俊文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租了本村的300亩土地,种植规模扩大到了499亩。在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带动下,李俊文承包土地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2011年粮食总产600吨,年收入达50余万元。当年12月,李俊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于是有了总理接见的那一幕……

  在李俊文的带动下,全县种粮大户雨后春笋般涌现,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机械化的运用大大促进了该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李俊文是全县60余万农民的骄傲,更是一种激励,我们相信在国家重视“三农”的大环境下,在各级各部门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像李俊文一样走上致富之路。(许玉双)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