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一大早,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利农农机合作社的机手喻双华,就接到理事长喻克艳的指令,开着联合收割机到临近的九里村晏全军家收割中稻。这是该社服务的390户农户之一。
坪坝镇是京山县的劳务输出大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有8000多人,占全部劳力的三分之二。由于田少人多,一家子、夫妻俩全部在外打工是常态。
人出去了,田不能撂荒,田地还要有序流转,确保在外人员回家时不能形成新的矛盾。2009年12月,该镇引导和扶持喻家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喻克艳组建了京山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打理”农田。
喻克艳介绍,合作社采取两种方式与村民进行有效合作。农户常年在外的,签订合同全程托管,合作社给农户每亩现金750元,农户的惠农补贴自得;季节流动的农户,实行机械操作分段服务,农户每亩付给合作社240~320元不等的服务费。
“啥心都不用操,家也不用回,每年他们把3975元‘租赁费’直接打我账上。”喻家城村二组村民喻金良一家4口都在武汉做皮革生意,家中的5.3亩水田全部给了合作社托管。而九里村的晏全军,家中有2辆拖拉机跑运输,还有一辆面包车跑客运,常年在家的他,选择了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按每亩240元付给服务费,自己收获粮食。
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合作社也壮大了自己。他们由当初的7台机械,60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现在的45台机械,固定资产超过300万元的综合性大社;托管和服务的农田也从最开始的30余户2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390户1500多亩。
坪坝镇党委副书记黄平说:“在劳务输出人员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托管’种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有序流转新模式。”
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翟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