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农民与合作社热签土地流转合同

作者:《农民日报》 盛志国 张乐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

    “我们土地少,投入少,形不成规模,种地不赚钱。这回把地流转给合作社,这样我就能放心外出打工了,也不用操心地里的活了,租金、分红加上打工的钱,等于有了三份收入。”刚刚签完土地流转协议的河南省邓州市腰店乡孙楼村农民秦炳芳高兴地说。

    近日,国裕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开展的土地流转协议签订活动在该市孙楼村进行。村民秦炳芳第一个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他把自家的20多亩地全都转给合作社,当场就领取了一万多元的土地转让款。据统计,仅活动当天,这个合作社就在孙楼村流转土地1100多亩。

    时下,在邓州农村像秦炳芳一样,又有2900多农户各自签约了新一轮“土地流转合同”。截至目前,邓州已引导合作社通过“带地入股”、“转租承包”等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20多万亩,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296家,培育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农业的种粮大户、经济实体300多个,实现了经济实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双赢”局面。

    邓州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劳务输出大市,为了合理解决种植业和劳务业之间劳动力冲突问题,实现“田间经济”、“劳务经济”两不误,在试点尝试成功的基础上,该市通过租赁、转包、入股等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用于扩建或新建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各乡镇、各行政村分别建起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机构,指导流转合同的签订,使土地流转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土地流转模式的推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到今年7月底,全市就地、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多人,劳务输出达60多万人,去年全市农民劳务收入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集中规模流转,为现代农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地流转催生出无公害蔬菜、彩棉、中华寿桃、晚秋黄梨等40多万亩特色农业基地,涌现出了130多个专业村,推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该市裴营乡裴营村53岁的张丰奇,从周边几个乡镇合理流转土地9050亩,实行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耕种机械化、灌溉水利化种植,采用良种、良法、良制技术集成,大大提高了土地产能,每年生产1800万斤粮食。该市穰原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租赁5000多亩土地,种植无公害晚秋黄梨,在他们的示范引导下,该品牌成为今年南阳全国农运会指定专用水果。 

    盛志国 张乐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