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掌握东明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发展,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对全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既感受到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对增加机手收入,增强机手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可喜之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东明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近年来,东明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伴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网络遍及城乡,服务形式齐全,运转有序,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基地,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发展格局。
(一)县级服务组织比较健全。县级服务组织除有县农机推广站、监理站等职能机构外,还主要有县农机协会和县联合机收专业协会等。县农机协会现有会员240余人,各种大型农机具200多台套,主要从事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及农田的旋耕、播种、推土、挖掘等农机生产服务,作业范围以全县境内为主,每年能完成农田机械作业55万亩,收入 1900万元,推土及挖掘10 万立方。县联合机收专业协会现有会员100多人,各种收割机具100余台套,它是收割机机手参加的松散性的行业协会组织,主要任务是向联合收割机机手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生产协作,开展跨区作业等服务,每年能作业130万亩,收入5500万元。这两个协会均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一定范围内的农民机手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经营,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协会+作业队+农户”的农机服务模式。
(二)乡级组织不断壮大。全县现有乡镇农机服务管理机构15个,乡镇农机协会13个,主要服务于乡镇一级的农田作业及零部件供应、农机安全管理等。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农民都逐步认识到,合作经营有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迅速。每年“三夏”期间,农机部门都组建农机作业服务队,2012年组织了联合机收专业合作社和跨区作业服务队80余个,联合收割机3000台套,到河南、河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效益显著,作业收入过亿元。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8个,其中示范性农机合作社11个,合作社成员1201人,农机总值8850万元,机具2762台,其中拖拉机348台、小麦收割机311台、玉米收割机97台。2010年3月25日,山东电视台对东明县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报道。2010年6月22日山东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对东明县益民、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及运行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合作社的成立,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东明形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正逐步展开。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累计规范农机安全示范乡镇4个,农机安全示范村23个,农机安全示范合作社3个,农机示范户1450户,平安农机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二、好的典型
全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尤其是农机大户的发展,不但壮大了全县农机服务体系,而且还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全县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8000余户,其中上规模、有影响、有实力的近200户,如:小井乡农机大户李玉发现有挖掘机2台,大型拖拉机3部,联合收割机一台,小型农机具5台,机具总资产近250万元,全年收入在150万元以上;马头镇农机大户刘秀进,现有履带式挖掘机一部,上海__50拖拉机6部,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一台,玉米收获机一台,收割机、深耕犁、旋耕机各六部,农机具固定资产达70多万元,全年收入在23万元左右;东明集农机大户徐彦民,拥有上海—50,泰山—30拖拉机各一部,配套收割机、深耕犁、旋耕机各一部,中型履带式挖掘机一部,自办变压器一台,配套面粉机、饲料机各一部,农机具固定资产达50多万元以上。此外,还有刘楼的靳爱民、沙窝的赵留套、城关镇的杨焕民等都是有名的农机大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东明县农机服务体系虽达到一定水平,但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农机服务队等组织较少,农机服务单打独斗现象比较普遍,农机服务项目单一,作业服务领域不宽。
(二)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导向性投入不足。多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机化发展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除行政性费用外,导向性投入微乎其微,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由于投入的减少,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和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民办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能适应形势需要。近年来,农机服务大户发展较快,但其发展数量、规模和服务水平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农机中介组织发展较慢。农机行业协会和农机经纪人等组织数量还比较少。
四、发展思路
(一)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社会多渠道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在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民个人兴办农机服务实体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以扶持有潜力、有影响的农机服务组织,帮助他们更新设备,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以示范带动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发展。
(二)创新组织形式。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企业化的发展要求,抓好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要分别以乡镇农机服务站为基础和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组建一批农机作业服务队。要变松散型为紧密型,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要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以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生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服务。
(三)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做好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补贴工作,尤其对农机大户应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农机大户更新装备和服务设施,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在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方面,积极落实对农机大户的扶持措施。
(四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快发展农机行业协会、农机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经纪人,在市场和农民之间架起农机服务的桥梁,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水平,促进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农机作业市场发展了,也能带动农机供应、维修市场发展,提高农机户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