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全市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农机化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自2004年以来,全市共落实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万余台(套),其中动力机械8000余台,玉米收获机械2800余台,保护性耕作机械2500台;受益农户达20600余户。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结构持续改善。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先进、适用的大型、复式作业农业机械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303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64.87%;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77万台,同比增长12.1%,其中大中型2.02万台,占保有量的53.6%,同比增长210.2%;联合收获机8541台,同比增长428.5%,其中玉米收获机3142台,比2003年翻了六番;各类配套机具达到10.53万台(套),同比2003年增长43.4%。
二是农机综合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农机保有量大幅增长为全面开展农机化生产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持,各类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到年底,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78%,其中: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持续推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引导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6万余个,比2003年增长30%;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5个。并带动了农机销售维修、培训教育、示范推广、安全监理、质量鉴定等工作的开展。据预测年底,全市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农机经销机构、农机供油站(点)、农机培训机构等可达760个,从业人员达2200余人。
四是农机化社会经济效益突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一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得到推广,提高了农机的科技贡献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预计今年全市可实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总收入19.5亿元,是2003年的2.6倍。农机化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可达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