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着力推行玉米生产各个环节机械化生产,特别是今年以来,沛县提出到年底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使沛县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玉米生产机械数量快速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做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得,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玉米生产环节的收获环节是劳动强度最大、生产环境恶劣的作业环节,耗费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要求通过机械化手段代替人工劳动。据统计, 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能替代7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是人工的60多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50元左右,沛县今年实现机械化收获13.45万亩,可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近7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节本增效,使农民实现了“文明生产、体面生活”。
二是促进了科学处理秸秆,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玉米联合收获集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于一体,带动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通过秸秆机械化还田,将秸秆变“废”为“宝”,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焚烧和农村柴草乱堆乱放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据专家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如每亩地还田秸秆1000千克,则可增加有机质150千克,每亩地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千克,则相当于4000千克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75千克碳铵、10千克过磷酸钙和7.65千克硫酸钾,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今年沛县实施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14.84万亩,约相当于节约了70万吨土杂肥、0.3万吨碳铵、0.15万吨过磷酸钙、0.1万吨硫酸钾。
三是促进了农机服务业发展,实现了机手增收致富。在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沛县农机局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和和机具推广示范活动,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合同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不仅有效地加快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机手的收入。据统计,全年玉米机械化生产可使机手收入达100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