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河头店镇寄马沟村村民王振军,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昨日,他向记者简单算了一下种玉米的收入:“今年种了150亩玉米,虽然是丘陵地,亩产也能达到1300斤,按照预期价格,每斤玉米至少能卖到1.05元,去掉化肥、农药以及地租等成本,收入12万多元。”他表示,这事如果放在10年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情景。
王振军对种粮的热情,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后的判断。多年前,他曾种过果园,经济效益却不太理想,在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的第二年,即2005年,王振军就把果园承包给了别人,买了一辆拖拉机,给村里人搞春耕秋收,顺便也种着自己家里的几亩口粮田。一年下来,挣了近3万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慢慢添置了各类农业机械,从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到免耕播种机、旋耕机等,实现了“收、耕、播、运”机械化一条龙。从2009年开始,王振军又按照国家土地流转的政策,把一些乡亲们进城务工或者经商后撂荒的责任田承包过来,形成了220亩的种植规模。“收获完150亩玉米只用了4天时间,不光不误墒情,人也不用受累遭罪。”王振军的妻子在一旁说。
据王振军介绍,虽然他的地是丘陵地,但是由于采用了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800斤,去掉化肥、农药以及地租等成本,按照国家对小麦实行的保护价,能收入4万多元。此外,国家每亩地还有130多元的各种补贴,一年下来,他光种粮就能有近18多万元的收入。“这年头,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和技术,种地真是个好营生!”王振军感慨地说。
买农机有补贴,种粮既有补贴又有保护价,还有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的科技服务,这是王振军坚定种粮信心的支撑力,也是目前我市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力度可谓逐年加大,今年,仅中央就拨付我市2000万元,专门用于小麦统防统治。全市共落实农业“四项补贴”6.2亿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4.2亿元,种粮直补6356万元,良种直补8004万元,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分别按照 16元/亩和 105元/亩的标准发放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另外,小麦政策性保险也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小麦参保已达28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2%,免除了不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另据统计,为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几年来我市累计争取补贴资金3.7亿元,其中今年就达5500万元,累计共补贴各类机具7万多台(套),受益农户4万多户。目前,我市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9%,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8.8%。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彻底把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种粮不再是负担,种粮不误外出打工,这相当于付出同样的劳动,过去只有种地一份收入,如今土地收入不减还增,同时更增加了外出务工的收入。在机械化全面普及的背景下,种粮成为广大市郊农民的上佳选择,这客观上也保证了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的基本稳定、单产总产的连年攀升,确保了我市粮食安全和供需平衡。 刘锟锋 吕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