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3日讯(记者饶春雨刘江)“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不如农民增加收入好,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经济网记者2009年在陕西省延安市的安塞县采访时,当地方塔村村支书白光荣对记者说的一句话。他用十年时间,带领村民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带上了产业致富之路,并于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塞考察时当面介绍了经验。正是像白光荣这样的千千万万的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结合本地情况,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让数亿农民的生活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
陕西省延安市的安塞县方塔村书记白光荣(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江摄)
取消农业税告别皇粮时代
“种的不够缴的”这是“皇粮”时代农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些年来,随着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三农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中经论坛举办的“迎接十八大?十年记忆”征文活动中,网友吴贤德的一篇《谁说咱农民不如城里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网友分享了我国十年来三农的发展新面貌。
“10年前,俺心里总是有个远大理想,那就是俺何能够在城里买起一套房子,把户口从老家农村迁到城里来,俺也成为一个拥有城市户口的人,10年后,让俺们这些进城农民工们做梦都没有想的是,国家各种惠农政策让咱农民来个翻天覆地变化,各种农业税不但免了,种地国家还有补贴,过去没人种的土地,如今成了人人抢着种的香饽饽。”网友吴贤德在帖子中描写了农村十年前后的变化。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国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最终在2006年全国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按亩向农民征税的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达1335亿元。
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力畜力
10年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人力、畜力为主,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10年来我国成功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要说这些年农业的变化那可真不少,农机补贴政策可是使我们得到了实惠,去年我花5万多元买了一台拖拉机,政府给补贴了近三分之一。有了农机可是方便多了,以前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翻耕完一亩地,现在只需20分钟就完成了,一天能多翻不少地呢。”中经网友蝴蝶飞呀飞说。
1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了22.5个百分点,近10年的增幅超过了之前33年的总和。
农业机械化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惠农政策的推动,从2004年开始,农民购买农机国家开始给补贴,到今年为止,国家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744.7亿元,1800多万农户受益。
期盼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10年,弹指一挥间,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组组闪光的数据,见证我国10年来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未来10年势必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1726.10,-4.80,-0.28%)10年,对此网友们也有着更多的期待。
农民收入能否持续增加?
农村教育问题能否有显著改善?
在未来城镇化大潮中,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