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近日从省农委、南农大及扬州市农委等部门组成的仪征水稻实产验收组传来喜讯,仪征新集镇水稻高效创建项目花园村示范方平均亩产达700公斤以上,再次刷新了仪征水稻单产历史记录。据了解,仪征今年水稻总体产量588公斤,是历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刘集镇联营村粳稻最高产量达到1300斤,村民们兴奋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没有打过这么高的产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产量过千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仪征市不断开展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研究,探索农机农艺结合的新机制,努力以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粮食增产工程取得的积极成效。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了农机作业适应农艺要求的最佳作业技术路线,利用农业科技入户平台,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集成新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技术等,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员送修送技进村入户,指导做好机插稻田间管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机插水稻普遍长势喜人,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使之更加有利于水稻生长,并逐步为农民所接受,还田率达到75%,实现了秸秆还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做法被《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仪征由此获得了省2011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先进市。二是仪征大力推广插秧机,插秧机数量大幅增长,其中2012年推广256台(含高速机24台),使全市保有量达到750标准台,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强力推进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使适宜区域机插率达到89.9%。在7月31日召开的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表彰大会上,仪征市被表彰为2012年度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进市。三是利用科技入户载体,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举办秸秆还田、机插秧、农民职业技能鉴定等培训班,全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817人,为农业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人才保障。10月25日,经过两年的努力,由仪征市牵头承担的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麦秸秆全量还田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及水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NJ2010-25)项目”顺利通过受省委托的扬州专家组验收。
工夫不负有心人, 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成果,终让农民抱上了丰收的“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