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保证农业机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每一个农机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与成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在数量和种类上得到快速发展。至2011年底,衡东县拥有各类农机总动力为47.98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9.816万台。农业机械上牌、持证、年检“三率”达90 %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赢得了全县人民的认可。
1、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近年来,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资料、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讲座等形式,营造了农机安全生产良好的氛围和提高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一是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着手点,对全县驾驶操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和规范操作本领,保障农机安全运行。二是坚持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为着眼点,对全县农机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进行培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落实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和防范事故的措施,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会议精神,强化监管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活动,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黑车非驾”,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和任务,减少一般事故、压降较大事故、杜绝重大事故,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健康发展。
3、严格规范业务办理工作。在年度检审工作中,严格技术标准,仔细核对机型,认真查验拓印号码,对参数超标、灯光不明、刹车不灵、保险不全的车辆一律禁止登记上牌、上路行驶。在拖拉机驾驶人申领驾驶证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定期组织考试,科目合格,及时发证。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农机手、乡镇农机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从源头上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保证。
4、扎实做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是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一个好载体。通过创建一大批“平安农机示范户”、“ 平安农机示范村”、“ 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形成重视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2008年我县被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0年评为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截至目前为止,已在全县累计创建 15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8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1146个示范户。
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困难
近年来,尽管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部分农机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贪图眼前小利,违规违章操作,不愿办理牌证,刻意逃避检查,严重影响了农机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2、农机安全性能有待加强。有目共睹,当前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技术状态远远不如豪华小车,加上作业环境恶劣,容易使驾驶人产生疲劳,因此农机安全性能有待加强。同时,部分农机使用年限过长,安全运行无保障,应予强制报废的拖拉机没有及时得到报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隐患。
3、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缺失。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规层面存在缺失和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为农机监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了拖拉机该谁管,却没有如何管、怎样管的实施细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赋予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实施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对该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监管手段严重缺位。路查权、扣车权、处罚权以及事故处理权的规定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是缺失。调查中发现,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的认识相当一致,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又是乱执法。农机执法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举步维艰。
4、农机监理装备、执法经费不足。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规定将农机安全检验、牌证发放等属于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地方配套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相关文件力度不够,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按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大队本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检测、事故勘察仪器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但因县财政下拨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到位。在检测设备时,检验人员主要是靠肉眼、凭经验进行检测。监理装备、执法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工作效率的提高。
5、监理部门自身存在差距。首先是个别监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机械检验过程中,不能针对重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能对机具故障进行排除和指导。其次是监理工作,量大点多面广,人手不够,尤其是乡镇农机站改革在县里还未完全到位的现状,使得监理力量更加薄弱。
三、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要强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农机安全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列入农机目标管理范畴,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可采用集中培训、现场说教、送教下乡等方法,对机手进行农机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术、安全生产常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达到“要我安全”成为“我要安全”。
2、要强化质量,优化安全性能。要加强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安全标准与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安全性能。同时,应根据实际,完善农机具强制报废制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
3、要规范管理,改善执法环境。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规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检查、农机事故处理等一系列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应积极争取尽快推动配套法规的完善,争取相应执法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协调好与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交警的关系,形成合力,尽快扭转执法检查的被动局面,改善农机监理执法环境。
4、要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要以提高农机监理员素质为突破口,对其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管理教育、遵法守纪教育;落实好农机基层服务体系改革,改变乡镇农机站有名无实的现状,重新定编定岗、单例定量考核;地方应出台农机安全监理惠农一系列配套刚性文件,加大投资,追加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有计划地配备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勘察处理、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形成“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