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三秋”农机工作中,按照全市农机化工作意见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农机化工作任务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共完成玉米机收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面积65万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率达95%以上;机械耕整地面积110万亩,其中机械深松作业面积25万亩;小麦机播面积115万亩,其中免耕播种面积23万亩。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作业均创历史新高。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搞好“三秋”农机作业。
“三秋”是农机作业的又一高峰期,县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的主力军作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农业机械上阵作业。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组织开展订单作业和合同作业,提高机械的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率,努力加快三秋生产进度,提高作业质量,为明年小麦的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今年我们把大力推广玉米机收、机械深松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三秋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广泛开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宣传、大培训、大推广活动,切实搞好机手的技能培训。县农机局成立了秋季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县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站、农机管理站等技术力量深入乡镇村队,开展秋季农机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主动为农民送技术。以玉米机收、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技术培训为重点,重点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新购机农民等参加三秋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时效性和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切实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机为农服务和助农增收水平。“三秋”期间,共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2100人,其中,新训驾驶员130人,新购机农民430人,发放技术资料3600余份。
二、加强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们把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创建,作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总抓手,抓实抓好。充分发挥农机示范园的宣传、培训、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我们在莱河镇徐楼村和郭村镇葛庙村建立了两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园。采用玉米机收、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带动和辐射周边群众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400亩。
三、积极组织好今年玉米机收跨区作业,不断提高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益。
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增加机手的收入,单县农机局多措并举,积极组织600台机械分赴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济南等省市参加秋季跨区作业,完成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耕、机播作业面积共计40万亩,作业收入2100万元。县农机局7月份就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到河南省驻马店、济南章丘等地考察玉米机收市场,了解当地玉米种植面积、玉米收获机需求量、作业价格、收获时间等信息。设立接机服务站,为机手提供优质服务。在105国道、单虞路黄岗南设立了两个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为外来机手提供作业信息、签订作业合同等服务,共引进玉米收获机等各类农机具1200台,有力促进了单县三秋生产的进度。农机跨区作业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农机户收入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农机产业化的发展。
四、不断加大农机合作社建设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农机部门积极与工商金融、税务、土地等部门联系,做好有关农机合作社建设政策交流沟通,为农机合作社的注册与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对农机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在农机补贴政策落实上,农机合作社购机予以优先补贴,农机示范推广、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项目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优先安排合作社成员参加农机部门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对通过省、市验收的合作社县农机局奖励10000元。三是组织了新建合作社社长到其他县区参观学习。全县新增(注册)农机合作社12个,总数达到74个,示范性合作社达到10个。标准化库房面、维修车间、办公设备、维修设备配套齐全。
五、切实搞好农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各种农机违法违章行为,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防线前移、重心下沉,认真组织好“三秋”期间的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利用三秋农机作业高峰期,农机监理人员要深入乡村、田间场院等农业生产一线,对参加作业的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和旋耕施肥播种机等农业机械进行严格检查。严肃查处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捡不审、违章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作业机械运行安全。根据三秋农机作业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安全宣传和安全监管,预防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三秋农机安全生产。
六、积极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搞好各项服务。
县农机局成立了农机科技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各业务站、股的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宣传和讲解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群众和机手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根据农民群众的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任务。把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与当前的农机合作社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结合起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抽调12名农机技术人员,组成3个技术服务队,送维修、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及时发布农机供需、市场行情和天气变化等信息,引导作业机械合理流动;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受理农民、机手的咨询和诉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搞好油料、农机零配件等物质供应服务,及时满足作业机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