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聊城市把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聊城市农机局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指标和工作计划,并纳入各县(市、区)年度考核之中,尤其是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了宣传培训推广、政策资金扶持和监督检查力度,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农机装备实力和作业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取得新突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科技赶大集等形式,大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优越性。今年8月份,市农机局在东昌府区凤凰办事处召开了秋季机械化收获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演示效果。全市召开各类现场演示会6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5.7万余份,举办培训班112班次,培训人员1.8万余人次,用于保护性耕作推广的各级资金投入达136万元,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乡镇达134个,辐射人口340余万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首位。玉米机收机收率突破80%,达到86.4%,赶上并超过全省85%的目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展经济作物机械2617台,设施农业机械9804台。临清、茌平建立了大蒜机械化收获示范区,并举办了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高唐、冠县召开了花生机械化收获现场会。茌平县农机手张金成还自行研制了大蒜收获机并获得国家专利。
三是秸秆回收利用取得新突破。今年,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回收利用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及市直有关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秸秆综合利用有关问题。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加大综合回收利用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广秸秆打捆机等先进适用机械,有效避免了秸秆过量还田、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高唐县农机局与当地造纸企业联合,推广秸秆打捆机38台,总量达到120台,回收小麦秸秆3万余吨,为民增收1650万元。(陈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