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打造农机培训新模式

作者:张小风 方文霞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012年,武城县农机局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结合农机校规范化建设活动,创新培训形式,本着在培训内容上贴近农民,在培训形式上方便农民,在培训手段上适合农民,在培训效果上富裕农民的方式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邀请能人,开拓培训视野。培训期间多次邀请农机方面的能人前来传经送宝,今年共邀请农机管理、维修等能人13人次前来授课。7月24日举办的农机合作社培训会上,邀请到政府副县长谢子平同志和市局有关领导前来授课。谢子平副县长为农业部下派该县挂职干部,曾多次参与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不定期到省部级行政机关和教育部门进行授课,他从全国的角度对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了讲解,培训内容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一个个农机合作社的典型讲述了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和发展前景,鼓励社长们放远目光,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实力,更好地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
 
    二是多方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给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平台,主动参与各种培训场合,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机会,利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面共同开展农机培训。利用春明公司、志鑫公司和大力公司农机新产品演示推介的机会,组织全县部分农机手到会学习,及时掌握农机新技术知识,仅此一项全年共培训农机手1223人次。组织农机经销商邀请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专家参与新技术、新机械的教学、现场指导,帮助机手解决实际问题。今年2、3月份,在雷沃福田有限公司组织的“购机抓奖”活动上,共培训农机手98人次。为保证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效果,凡是购买该机具的机收全部得到了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邀请技术人员来该县14人次。
 
    三是灵活机动,深入一线现场培训。根据农民群众的技术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做到教育培训与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安全生产、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做到培训的内容通俗易懂、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一是时间上一改过去根据上班作息时间定时间、农民被动接受参加的习惯,开会时间根据农民的作息时间而定。二是会场直观具体。把机具直接开到地头,以机具为载体讲技术,通过了解机具的构造和原理了解技术。三是教学方式互动。一改过去纯说教性质的培训形式,鼓励基层领导和农机手参与,给他们提供提问题的机会,真实地反映技术理解和实际操作的难点,真实的交流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张小风  方文霞)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