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实施情况调研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以节本增效为目标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其技术模式是小麦联合机收同时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机播、玉米联合机收和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机播,土地适时深松。其中关键技术是秸秆覆盖、化肥深施、免耕机播、土地深松。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实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省种、苗带宽、单产高、效益好。

  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按照菏泽市农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的要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工作措施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农机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多次带队深入基层指导保护性耕作示范园的规划选点、宣传引导、机具配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积极宣传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做好示范园内群众的思想工作。把保护性耕作当做全年工作的重点来抓,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二是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先后在曹县的邵庄、候集、普连集、青荷办事处、桃园、古营集、仵楼等乡镇建立县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园10余处,乡级农机科技示范园20余处,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示范作业,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教给农民干。三是搞好保护性耕作宣传发动。积极采取农机科技下乡、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传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政策、常识和好处,提高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氛围。四是注重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针对机手和保护性耕作生产的需要,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机农户,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发放技术服务手册等形式,让农民群众了解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掌握技术要领、学会机具操作、看到增收事实,全面提高认知度和接受能力。五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在作业费上给予适当的减免,让农民积极配合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建设工作。对保护性耕作需要的机械,只要是在补贴目录以内的,我们都优先予以补贴。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作用,广泛组织和发动机手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鼓励农民使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曹县保护性耕作机具有玉米联合收获机 766  台、秸秆还田机3632台、深松机237 台、免耕播种机1548 台。

  通过这些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看到了保护性耕作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但是要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认识不到位。受传统耕作观念影响,仍有一些群众认识不到位,持犹豫、观望态度。他们多年来一直沿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免耕播种技术对他们来说不耕就种简直是瞎胡闹。另外,保护性耕作要求大量秸秆覆盖地表,给机械播种带来一定影响,农民对这项技术认识不深刻,有的农民先用旋耕机旋耕一遍,再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已经失去了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2、实施规模不够大。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布点多,但规模不大、面积小、机具少、点分散、辐射面窄,整体推进效果不理想。

  3、机具适应性不强。不同地块的土质,对机具的要求不同,曹县南部土壤比阻较大,有的免耕播种机材料强度不够,设计不够合理。调查中我们就曾遇到有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器被拉弯变形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玉米免耕播种机排肥性能不能适应农艺技术要求;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免耕播种机械的适应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4、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目前农机经营、投资的主题是农民,而农业机械投资大,利用时间短,资金回收期长,导致农民在经营和投资农机时出现短期行为,大型拖拉机和免耕播种机不足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农机补贴虽然年年加大,但补贴比例没有增加,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仍然作为重点推广机具需要捆绑动力机械农户才接受,主动单独购买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的农民还不多。因此,从长远角度出发,对保护性耕作机具有必要出台更多更优惠的扶持政策。

  5、操作手缺乏培训。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应用,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的使用,要求操作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地质、不同的墒情,要求作业速度大不相同。如果不按规定操作,只讲速度,不讲播种质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调查中我们就了解到:一名免耕播种机操作手,在比较粘性的地块作业,仍然按沙性地的作业速度播种,由于速度相对太快,化肥施过后,来不及回土或者回土不彻底,种子就跟着播下去,结果导致烧种子的严重后果。保护性耕作机械操作手岗前培训必不可少。

  三、措施和建议

  1、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培训。技术培训选传要与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项目技术实施人员就是技术指导员,要进村入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推广中的问题。要注重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宣传,通过媒体,选准角度,提高宣传效果。

  2、点面结合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引导。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推广措施,建立有影响力的示范园做好点和面、示范和推广的有机结合。

  3、加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实施保护性耕作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购机补贴政策及相关项目资金,增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力度。引导、扶持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

  4、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的研发、引进力度。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生产研发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耕作要求,要在充分进行适应性试验的基础上批量生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5、强化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6、切实加强对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领导。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纳入目标责任任务进行考核。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