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管理运用技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为推进全县农机农艺融合,近日,定陶县农机局结合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农机农艺融合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已采取的农机农艺融合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与协作。为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定陶县农机局与县农业局共同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小组,密切沟通协作,建立了定期联系、沟通和会商制度,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做好技术研究、技术配套和技术指导工作。
2、多渠道重点宣传。利用农村广播、定陶电视、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宣传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进行宣传,努力营造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宣传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典型,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3、结合补贴优化结构。定陶县农机局根据定陶县实际情况,及早组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购机户,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以深松整地、秸秆机械化还田、玉米机械化收获等农机具为推广重点,优先补贴,优先发放,在选型上给予信息、资料、协调服务,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得到补贴。
4、加强农机农艺培训。为使新机具、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定陶县农机局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以修代训、联合生产企业、邀请农业专家等多种形式做好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的培训,大力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实用、新型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科学性,全面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和作业能力。
5、建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示范基地。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定陶县12个乡镇(办事处)各建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示范基地一处。以点带面,发挥好典型引路的作用,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二、存在问题
1、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不连片,地块小,不利于农业机械使用操作。
2、农民种地“精耕细作”的意识淡薄。“种在地,收在天”的思想较严重。
3、农业机械作业与农艺不适应,农机与农艺不能紧密融合,农机技术推广 与农技推广,多少年来是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懂农机技术的不懂农艺,懂农艺技术的不懂农机。造成两方面技术格格不入。
4、农业机械作业与农艺不适应,与推广、示范、试验少有关,由于经费匮乏,不能“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办、带着农民干”。
三、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
1、建议成立农技、农机部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方案,确保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在农业综合生产中发挥作用。
2、搞好农机专业合作与和农业种养殖合作社对接,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要建立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形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农艺融合组织+农机专业种养殖的合作模式,建立高产攻关田块,实施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实施良种良法与农机作业相结合,“做给农民看,带看农民干,帮助农民办”,用事实来说服农民,改变不良的种植习惯,同时应加大对农机专业户和农业种养专业户的财政补贴力度,扶持他们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示范高产优质新品种。
3、因地制宜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满足农艺的新需求。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推广使用新机具,满足农艺的需求。政府补贴资金上向薄弱环节机械化倾斜,不应该限制多少马力、机型、否则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4、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农机农艺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关键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把课堂设在田间,进行田间教学。向农民机手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要把知识和技术真正传授给农民,使农业增产,农民才能增收
5、总结借鉴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经验。农业机械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有相关经验的地方,山东省农机化发展水平高、速度快,既有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优势,也是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的结果。始终围绕农业发展的全局推进农机化,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不断完善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个环节农机农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良性循环。(邵珠山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