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大棚蔬菜睡上了“电褥子”

作者:潍坊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7日

    初冬时节,笔者在诸城市舜王街道柳家庄看到,该村村民新建的200多亩蔬菜大棚里,多出了一堆堆由秸秆组成的“草堆”。据了解,这是该市新推广使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目前,全市已推广使用秸秆反应堆技术2300多亩。在蔬菜种植大户柳吉周的蔬菜大棚里,笔者看到大棚黄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柳吉周自豪地告诉笔者:“我家的大棚比别人家的地温高6℃,大棚蔬菜睡在‘电褥子’上,所以长得要比别人的好。” 柳吉周说的“电褥子”是一种叫做“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技术。

  据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利用有效的秸秆生物群,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矿物质元素、有机质、二氧化碳、热量、生防效应等,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近年来,为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破解农村“三大堆”难题,该市先后在茶叶、大棚茄子、辣椒等作物上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

   据了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是该市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推广中主要以秸秆替代了农业种植中使用的大量化肥和传统有机肥,植物疫苗替代了大量农药。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利用秸秆种大棚蔬菜,1亩大棚一年最少可以消化1万斤秸秆,而且大棚的地还会越种越肥。这可真是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解决了秸秆处置的难题,又增加收入,减少了开支,还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目前,诸城已在全市1000多个蔬菜大棚推广使用了该项技术,年可为农民节支1300余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该市已推广使用秸秆反应堆技术2300多亩。在“生物反应堆”的作用下,各类农产品的外观和品质都有明显改善, 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和无公害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笔者感言:只有为秸秆找出不烧之路,使农民有效益,得实惠,才是治本之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设施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诸城市积极推广和引导菜农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植大棚蔬菜,不仅地力会越种越肥,也解决了秸秆处置的难题,又增加了收入、节省了开支,还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更多的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甜头。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