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2年11月13日,在全市科技兴农大会上,张光峰市长提出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的要求,下面,就有关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培育职业农民,社会有需要
职业农民的典型特征是高素质,不仅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区别于农民培训之短期的一事一训,培育职业农民则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解决怎么做,还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却存在着高效率的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农业劳动者素质低下。一方面,农民接受培养的比例低。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另一方面,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急剧减少。当前农民工总量约有2.3亿,也就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3亿,并且减少的还都是相对素质比较高的。据统计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到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务农农民成了国民素质的“洼地”与“短板”。
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一支有知识、有专业技能、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解决未来中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以及谁来保障14亿人口食品供给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培育职业农民,政府有号召
1、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
“十二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连续出台了许多重大惠农政策,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组部和农业部等5部委颁布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政策的颁布,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使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资金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另外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密集度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些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高层多次提出要求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从农民做起,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就不懂教育。
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涉农中职学校开展的“送教下乡”工作,在培养基层农村推广人才和现代农业急需的职业农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商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这些工作的推进力度。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明确提出:农业部将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民是职业不是身份,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办学模式,研究全日制的“实现形式”,不能守着传统的全日制不放。教育部将组织相关涉农职业院校,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相关工作。
三、培育职业农民,我们有行动
农民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在农村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适合农民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各级、各类涉农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因此,现阶段各级农机学校应当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敢扛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大旗。
2012年,滨州农机学校在市农机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先后与市派驻“第一书记”所在村----滨城区瓦屋邢村和博兴县李韩村签订了联合培养职业农民的协议,定位于青壮年农民期待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现状,将办学地点设到农村,改变了过去从城市培养农民然后到农村工作的模式。接着学校乘势而上,要求有关县区农机学校结合本县实际,借鉴做法,迅速行动起来,启动培养职业农民的计划。截至目前为止,已招收合格职业农民学员599人。但是与我市有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85.86万人相比,这项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项新启动的工作,滨州市农机学校系统尽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路子,但也确实存在着社会上还不放心,对教学模式有不同看法,对教学质量存在质疑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看法和质疑,认认真真做好这项工作,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滨州农机学校 宋立成 孙岩 胡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