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右三)在油菜直播现场了解新型机械性能
图为:县长余学武在农机捐赠仪式上做重要讲话.
图为:县农机局长郭少先(中)在陪同黄冈市农机局长周丹(左)、副局长袁海林(右)参观农机产品。
图为:油菜精量播种(施肥开沟)机在作业
图为:县农机局长郭少先
图为:马铃薯收割机发挥作用。
记者吕博林 通讯员高波
红安,原名黄安,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新一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是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红安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机的基础也差。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在红安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红安县农机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农机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为政治责任,以领导班子“六考”为重要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了农机化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该局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农机局授予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机推广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农机局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0年被授予全市文明单位;2010年被授予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争取领导重视,为农机化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为了改变落后面貌,红安农机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把农机化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目标;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协调理顺了公安交警和农机监理的管理权限;让扶贫中专班在农机学校开办,让摩托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在农机学校扎根;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新式农业机械开展推广服务,这些重视与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落实补贴政策,为农机化发展把握历史机遇。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该局把完成购机补贴任务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岗位责任,强化全程监管。到11月20日止,全县完成购机补贴资金1024万元,新增农机具9505台套,受益农户4615户,拉动农民投资2389余万元。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行了贫困山区机械化的发展。
培育新型主体,为产业化发展做好服务。该局把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走机耕、机插、机收“一条龙”产业化服务之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在县农机学校举办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参训人员186人。二是加强示范建设,在全县掀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三是加大土地流转,提高合作效益。全县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6.6万亩,社员平均收入达到5万余元。
推广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增效益。该局把水稻、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当作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契而不舍。一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演示,进行示范操作,并邀请全国水稻、油菜专家来县进行现场指导,与广大农民、农机大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培训。共举办水稻育插秧、油菜机械直播现场培训16期,培训农民783人。二是加强示范引导。大力示范推广“统一品种、统一耕整、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五统一的增收节支种植方式。全县机插秧面积达到7.14万亩,油菜机播面积达到5.5万亩。
指导技术创新,为农机企业增活力。县机耕船厂是个历史老厂,县农机局积极为该厂争取购机补贴,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指导开展技术创新,促进农艺农机融合,使该厂产品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备,并形成专利,成为全省机耕船领域技术研发的排头兵。
自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全县共争取到国家农机补贴资金3375万元,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资金8999万元,全县新增农机具19189台套,受益农户13036户,极大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2010-2011年红安县农机局被列入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县,2012年被列入全省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县。该局利用阳光工程培训2042人,雨露计划培训960人,移民培训985人,通过培训,使学员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跨越。至2011年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7家,农机户5131户,开展耕、种、收、植保等机械作业面积达58.8万亩。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该县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的主力军。至今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26.1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13.5%,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