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农机作业补贴助推农机化快发展

作者:张强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5日
    我市农机补贴自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实施五年。到目前,农机作业补贴的实施已由最初针对秸秆焚烧问题,衍变成有效提高农民机械化生产积极性、推动机械规模作业的重要手段。初步统计,5年来,我市用于秸秆禁烧与转化利用的市级农机作业补贴资金累计达7000余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约达1.6亿元,其中2012年,市级作业补贴资金达1300万元,县级配套4000余万元。此外,部分区县、乡镇还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拓宽作业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立足实际,细化、量化补贴标准。今年,市政府确定了140万亩的禁烧区域,在对区县需求调研摸底基础上,市级财政拿出1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禁烧区域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的作业补贴(含奖惩补贴)。对于区县,要求其在市级财政资金基础上,按不低于1:2的比例配套。各区县将市下拨奖补资金与各自配套资金捆绑使用,并结合实际各自制定了符合区域特色的奖补政策。如:临淄区今年列支2000万元,对玉米秸秆还田深耕和小麦统一播种按每亩40元进行补贴,比上年增加10元;张店区对实行秸秆还田并实行深耕或免耕播种的每亩补贴40元,对青贮、固化本区玉米秸秆的企业,每转化1亩秸秆补贴10元;淄川区拿出15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秸秆利用企业。2012年全市市县级作业补贴配套资金合计4000余万元。另外,一些乡镇、村结合自身实际,对实行秸杆还田、青贮等作业模式的实行了追加补贴。初步统计,全市镇村追加资金近2000万元。如临淄区稷下街道办在区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每亩再补贴30元,凤凰镇、朱台镇每亩再补贴10元。
 
    狠抓措施,严格、严肃补贴程序。为确保作业补贴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市专门成立了作业奖补政策督导小组,全面负责政策落实和监督工作。一是实施步骤阶段化。将作业补贴政策实施分为前期调研、确定资金额度、确定资金使用范围、确定资金发放模式、签订责任书、检查验收作业效果、资金发放等阶段,明确阶段任务,细化目标责任,确保政策有序进行。二是责任落实层级化。将补贴资金的落实使用作为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到区县、乡镇、村、户、机手,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资金数额清晰、资金用向明确。三是补贴形式多样化。在市级资金打包的基础上,各区县立足实际,将各自配套资金与市级资金捆绑使用,并制定了适合本区域的奖补落实办法。临淄区在全区推行粮食种植生产“十统一”服务模式,区财政对实施玉米“统一机收还田、统一旋耕、统一深耕、统一再旋耕”路线,实现玉米秸秆禁烧和转化的会员农户,通过补贴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作业费的方式,按每亩40元标准进行补贴。四是政策信息公开化。依托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车、广播、明白纸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公示资金分配、资金数额等情况,让资金的直接获得者和受益人了解政策、参与政策、监督政策。五是督导检查常态化。市县作业补贴资金督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资金用向、落实进度、补贴方式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并在年底对作业补贴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政策公开公正有序实施。
 
    创新思路,用好、用活补贴政策。在政策推广过程中,我们坚持思路创新、灵活应用,赋予了这项工作更多新的内容。一是适时合理调整作业补贴侧重点,推动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长效发展。我市前4年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以禁烧为重点,所以补贴的重点用于各级禁烧任务完成的奖励资金。今年的工作思路转变为“抓转化、促巩固、提水平”,把加快秸秆的转化利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培植壮大秸秆转化利用龙头企业、搭建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上下功夫,重点加大对秸秆转化利用企业的奖补,有效提高了企业参与秸秆转化利用的积极性。二是不仅将作业补贴政策作为推动秸秆禁烧工作的有力手段,更作为推动我市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市实施农机作业补贴,从最初的单纯以推动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为目的,到目前将这项政策作为推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一项重要手段,补贴范围由三秋禁烧拓宽到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上来,农民使用农机化新技术积极性被调动,农机化推广步伐加速明显。三是将农机作业补贴政策与农机购置补贴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推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提高了农户“购机”积极性,而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户的“用机”积极性。近几年,我市部分区县在实际工作中,将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相结合,使两项政策发挥了更好的效果。如临淄区,对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三秋生产核定作业量的农机社员,经农机部门验收合格后,区财政再实行购机累加补贴。今年临淄区推广玉米扒皮机200台,在享受省级以上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台再补贴3000元;同样,推广深松机、小麦宽幅精播机、玉米直播机都有不同程度的累加补贴,对大型青贮机,区财政每台累加补贴高达10万元。
 
    通过农机作业补贴政策,一是提高了农户、合作社、企业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今年禁烧区140万亩玉米秸秆,95%以上得到合理转化利用。今年,全市禁烧区内非还田转化利用秸秆就达64万亩,每亩增收100元,增加农民收入6400万元;秸秆直接还田73万亩,每亩节约肥料成本70元,增加农民收入5110万元。二是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农机结构得到优化、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机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全市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由08年400余台增长到目前3700余台;玉米联收机由08年的2000台增长到目前的3600台;深耕机从08年的1000余台增长到目前2200余台;深松机由08年的45台增长到目前的30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从08年的400余台增长到目前1000余台。全市玉米机收率从08年的75%增长到目前92%以上;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从08年的13万亩增长到今年40万亩;秸秆机械化青贮从08年的20万亩增长到目前的85万亩;玉米全株青贮从无到有,今年作业5万亩;秸秆机械固化35万亩。免耕播种技术、深松技术、深耕技术、小麦宽幅精播等一大批农机化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深耕还田、深松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等先进作业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三是推动了农机规模作业和土地流转。通过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增加了机械作业量,提高了机械使用率,机械利用更加充分合理。特别是各区域统一作业模式、作业标准,不仅有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还大大加快了土地流转。临淄区采取粮食种植“十统一”服务模式与作业补贴,农民基本只收粮、不种地;将作业补贴资金直补农机专业合作社,更为合作社的长效发展和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