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农机部门围绕保护性耕作、玉米夏直播、小麦高产高效“双宽”技术推广,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实施方案,促进了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全市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加强领导。为确保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顺利实施,兖州市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机、财政、农业、项目区镇农机站站长任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机局,负责方案决策,资金落实,宣传发动,组织现场会,协调各部门的配合,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等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业专家牵头负责,各镇街农机站、农技站和有关农机装备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负责制定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技术模式、机械选型、人员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程技术资料、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的记录、制作和档案整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应用指导。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各种机械的安装调试、播量、施肥量调整、机具操作规范、技术要求和农艺要求等,保证了各类机械的正常作业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实施。收获期经过农业部门的实际测产,项目区内小麦、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二是广泛宣传。农机局印发了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明白纸20000份。先后在新驿镇何村、新兖镇东张庄村、兴隆庄镇后樊村等举办全市深松免耕施肥播种联合作业现场会。市政府李连习副市长、农业局、农机局和各镇街分管领导、项目实施区村支书和机手、农机大户等共计5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市电视台、报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跟踪报道。9月15日至20日,先后举办了三次针对小麦免耕播种和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邀请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技术实施的农艺要求、机具的调试、机械作业规范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农机、农技站长、项目区村支书、机手和农机大户等160余人。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市全面推广和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装备提升。技术指导小组选取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机械进行了推广。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以大华、凯兴、华硕、宇通公司生产的为主推机型;土壤机械深松整地机以大华、凯兴、华硕、宇通、国泰公司生产的为主推机型;玉米免耕穴播机以大华公司生产的为主推机型。同时我们与农业部门、生产厂家制定出了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全年推广宽幅宽苗带播种施肥机101台,玉米精量穴播机45台,小麦玉米多用免耕播种机26台,保有量达到405台,项目区新增3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90台,保有量达到1685台;新增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26台,保有量达到360台,项目区新增18台;新增深松机163台,保有量达到170台,项目区新增78台。
四是技术创新。今年我们首次在新兖镇东张庄村推广了节水灌溉和高效植保技术。节水灌溉采用雨星75TX移动绞盘式喷灌机,它由水涡轮驱动的移动式喷灌设备,灌溉过程完全自动化。高效植保采用美诺-3800喷药机,该机为三点悬挂带液压全自动折叠式喷药机,喷雾幅度宽,作业效率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漏喷、重喷现象的发生。
五是示范带动。农机局要求各农机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试验田先行试验推广大华公司示范点:厂区东临35亩,新驿镇何村400亩;凯兴公司示范点:厂区北路西40亩,酒仙桥办事处古城村300亩;国泰公司示范点:漕河镇薛朱刘村300亩;华硕公司示范点:小孟镇桑园村360亩。在企业试验成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定型,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最终确定以大安镇谭村、兴隆庄镇后樊村、漕河镇的西曹村和新驿镇的何村四个村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推广,兴隆庄镇示范面积6000亩,带动面积6000亩;新驿镇示范面积2000亩,带动面积2000亩;大安镇示范面积1000亩,带动面积1000亩;漕河镇示范面积1000亩,带动面积1000亩,确定“两宽”种植模式示范区2000亩的。
经过农业部门的实际测产,项目区内小麦平均亩增产21.58公斤,玉米平均亩增产52.36公斤,共增产粮食147.88万公斤,其中增产小麦43.16万公斤,玉米104.72万公斤。实现了兖州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突破。(丁冰冰 葛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