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自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县之后,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实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落省农机办有关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狠抓农机科技推广,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创新工作思路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为搞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实施等全面工作。县政府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并把示范区建设作为乡镇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开通了农机化信息网站,并与报社联合开辟了“农机天地专栏”,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字。在“三夏”、“三秋”生产期间,分别在矿坑镇和兰陵镇举办了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观摩会,向村干部、农机手及部分群众宣传、示范玉米机械化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和新机具的使用,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和农机手1200余人参加了演示会。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活动,印发宣传小册子和“明白纸”5000余份,向广大群众宣传农机技术、安全生产和法律法规。
三是实施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把玉米收获机械和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列为购机补贴的重点并予以倾斜。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6337台(套)。实行机械作业补贴,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机手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对项目区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作业机械给予补贴,对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每亩给予10元的资金补贴,实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的每亩给与5元的资金补贴,补贴资金达100多万元,从而调动了广大机手和农民群众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搞好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农机化学校的教学优势,加强对农机驾驶员的教育。实行集中培训、分散办班等方式,先后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6661人次,其中新训联合收割机驾驶员67人,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10人,培训各类专业机手6284人。
五是加强农机修配管理,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1066人次。对农机修配市场进行集中整治。严格执行农机行业准入制度,新办或换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468个,规范了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广泛开展了“文明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又有1处维修网点被评“4星级文明维修网点”、25处被评为“2、3星级文明维修网点”。
六是实行重点突破,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针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落后于平原的实际情况,实行倾斜政策,把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程度作为工作重点。为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由县农机局主办、众利农机合作社承载,在大仲村镇建起了“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引导山区农民推广使用适宜山区的新机具、新技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发挥示范作用 带动效应凸显,农机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得到提高
——农机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农机总动力达138.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8.2亿元,农机保有量8.0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2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156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624台、秸秆还田机保有量1136台,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162台,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1937台。与2011年相比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5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台、秸秆还田机保有量106台、小麦免耕播种机65台,玉米免耕播种机62台。同时还新增田间管理机械662台,微耕机732台,卷帘机械250台,排灌机械62台,畜牧机械12台。农机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持,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3%,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8%。小麦和玉米两大作物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林牧副渔各业机械化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蒜、牛蒡、黄烟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机械作业水平提高,农机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择农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耕地成方连片、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分别建起了“现代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示范基地”、“大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在800亩以上。认真实施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将新兴镇卢楼、兰陵镇耿庄村作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区。示范区内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实行一年两作种植模式,重点推广小麦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还田覆盖、深松、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今年全县实现玉米机收45万亩,机收率达80%;完成小麦免耕播种面积13万亩,覆盖面达到18%;实施玉米免耕贴茬播种55万亩,机播率达85%。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乡镇达到16个,辐射村庄达260个,受益人数50万人。
——“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农机安全生产持续良好。
一是从源头抓起。积极构建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把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 “平安农机”工作为契机,营造“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普及全新的农机安全理念。
二是规范执法程序,强化安全监督。不断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三是搞好服务,积极做好农机的年检年审工作。共检审拖拉机26541台,挂发拖拉机牌照1640副,新办及换补发驾驶证1020个,全县农机挂牌率、持证率、检审率分别达到了80%、86%、90%,提高了农机“三率”水平。
四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开展了“百日集中整治”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依法查处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纠正各类违章作业,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五是认真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新发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0个,为农机安全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采取“宣传鼓动、政策促动、扶持带动”等措施,坚持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推进了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再掀高潮。新增注册农机合作社15个,目前全县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44家,消灭了农机合作社建设空白乡镇,并且涌现出一批象众利、振浩、万泉等达到“五有”标准的高规格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成员达1100多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600多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42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270台,机库房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总资产达7000多万元。农机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开展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既提高了农机化水平,又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