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农机推广机构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素质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我县的实际 就当前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对策做一粗浅分析。
一、曹县农机推广体系的基本情况
曹县县乡两级农机科技推广体系,目前主要由县农机推广站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县农机局下设农机推广站1个,定编15人,27处乡镇原有农机管理服务站,现已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县农机推广站主要负责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现与农机局业务股室一起开展工作,作为一个股室管理,县财政每年仅预算人员工资,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现由农业服务中心分管农机工作的农机服务人员承担。农机服务人员从分工上说是负责所在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农机推广、培训等农机业务部门的工作。但大部分精力要用在所在乡镇的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拆迁协调等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实行的是聘任合同制管理,其工资由乡镇财政经费列支。对乡镇农机服务人员来说,必须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一切受乡镇政府的支配。县农机局仅负责业务指导。
二、曹县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机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型、实验到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然而我县的农机推广工作一直在县农机局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有内设的推广站负责,推广站现有15名工作人员,面对150万人民的大县,推广任务繁重。另一方面农机推广工作仅靠县级农机部门几个技术人员是不够的,有些工作还需要依靠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组织来完成,但乡镇站既无场地又无资金,同时缺乏技术人员,推广工作举步艰难,这种状况显然与当前的农机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乡镇农机员专业水平低。从事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新机具推广,涉及到发动机工作原理、机械原理、电工学等专业知识,但我县乡镇农机站50余名在职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0余名,而学农机专业的寥寥无几,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多数农机站难以开展农机化技术服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机推广工作量日益增长,但农机推广经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导致农机推广经费紧缺。组织一场现场会少则几千元,为完成推广任务,推广站每年要从局经费中挤用一部份资金,但对农机技术推广所需经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农机经费财政仅保“吃饭”,未列农机化发展资金,工作经费、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推广工作步履艰难。
4、乡镇农机站没有自有财产。我县乡镇农机管理站,自创建以来,大部分乡镇农机站都是有乡镇政府提供办公场所,没有属于乡镇农机站自有的财产和服务场所,据调查我县27个乡镇农机站中,只有极少数乡镇农机站拥有自有财产和服务场所,个别至今还没有办公场所。
5、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是实施农机推广管理服务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关键。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些乡镇政府不够重视和支持农机推广工作,农机人员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6、基层农机队伍难以稳定。由于缺乏资金及服务场所,乡镇农机站推广服务工作很难开展,致使相当部分乡镇借调农机人员搞其他工作,农机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县50余名乡镇在编农机人员中,绝大多数都在编不在岗。
三、发展建设农机推广体系的对策
1、依法建立健全农机推广基层机构。成立专职机构是搞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使政府部门认识到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精神要求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理顺农机推广体系,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地位。
2、巩固基层农机队伍。县乡两级农机管理部门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具有管理职能,应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进一步的到加强。如果削弱了管理职能,农机部门将无法组织农业机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使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受到影响,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党和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不相符的,因此基层农机队伍应当得到巩固和稳定。
3、增加资金投入。农机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社会效益高和自身效益低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机推广机构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所需要的业务经费,并随着事业的发展逐渐增加。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机推广的资金投入,扶持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发展。
4、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按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发展村级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及农机专业户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需要和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及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农机服务体系新格局。通过发展和完善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向农户直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进一步改善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农机推广部门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向市场要效益,增强自身活力,改善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提高现有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拓宽其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6、创新推广模式。在目前乡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农机专业合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的矛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大都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快,善于研究新政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以及其他先进新机具,合作社有人才、有技术、有场地、他们开展农机作业的同时,也就对新型农机具进行了宣传和推广,会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发展和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创新农机推广模式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良好选择。